大家常用的“北京市旅游图”,只是北京地图庞大家族中的一员,它由“地形图”缩编而来。
“地形图”是业内人士的叫法。北京市基本比例尺地图包括1:500、1:2000、1:10000三种。1:500的地形图主要是反映北京四环以内,以及中关村和亚运村约430平方公里的地理信息;1:2000的是北京六环以内约270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1: 10000的是北京全市约1680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北京1:500的地形图一年就更新一次,它已经精确到能标识每条街巷、每座房屋的具体方位。
地形图不能在网上公开的原因是,它标识了具体坐标和边界,涉及到国家秘密,要受到严格保护,这种地图只向有需要的相关单位提供。一些规划、施工单位需要了解某地区的周边环境,也必须经过市规划委的审核后,方可看到。
“google earth”通过卫星影像展示各地风貌,而北京测绘的“正射影象图”也是通过航拍以及后期校正,来展示北京地区的具体风貌。与“google earth”相比,北京“正射影象图”的精度和分辨率都要略胜一筹。
北京市民最常见的地图属于公开出版发行的类别。北京市每年出版的地图达七八十种,除最常见的纸质地图、地球仪,还有电子地图、大街上的灯箱地图等,它们由具有资质的地图编制单位绘制,经市规划委审核后即可公开出版发行。对于它们的更新周期,管理部门不做硬性要求,各出版单位根据出版计划做决定。如今,地图绘制也属于市场化运作,各家竞争很激烈。所以,大家总能在街上听见“最新版北京地图”的吆喝声。
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导致原点搬家
水准原点就是测量北京地区与海平面平均高度差的基准点,它是测绘人员利用精密水准仪及配套水准标尺,以我国黄海平均海平面导测出来的。北京水准原点高程为48.85688米,这也是北京海拔的高度。
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角落里,有一栋由花岗岩砌成的石屋,外形略显希腊古典建筑风格。石屋面积22平方米,四四方方的建筑物坐南朝北,东西方向各有一个小窗,在大门上悬挂着刻有“水准原点”的匾额。这个石屋尽管很不显眼,但是对于北京的地理却有着特殊意义,因为这里就是北京最早的水准原点所在地。
石屋内中间位置的原点水晶标尺被镶嵌在一块花岗岩石上,标尺每5毫米为一个划分,中间标有“0”的位置就是北京的水准原点所在。
出于对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等因素的考虑,北京市的水准原点所在地已从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迁到了玉渊潭附近。新北京水准原点的内部建筑结构与旧原点相似,只是0度标尺略有不同。
新北京水准原点在1979年开始使用。把原点选择在玉渊潭,主要是因为这里地质条件比较好,地下岩石层上的覆盖层比较浅,原点很容易就能固定到岩石层上,周围也没有大工厂,外界震动少,原点可以稳定,便于长期保存。
如今,虽然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的水准原点已经不再承担测量海拔的使命,而玉渊潭的新原点,经过20多年的变化,也不再似初建时的模样,但两个原点先后承担的90年历史使命,却在北京这座历史名城的变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