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国家测绘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多功能室,大屏幕上演示的一张区划地图中,一个小黑点正不断地在屏幕上移动,中心主任徐开明介绍说,这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制作的面向公众服务的一个平台,可以对城市道路进行管理,图中移动着的小点是一辆装有车载GPS的汽车,正在公路上行驶,屏幕上显示的是该车行驶的位置区域。
目前,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全面启动了黑龙江省公共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在共建共享基础上,以“分建共享、各自维护”的运行模式,确保了地理信息快速更新和全方位服务的长效机制。
我国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通常采取集中式开发模式,即将各种信息资源集中建库,统一开发,统一提供使用。但由于不同的信息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集中往往涉及各部门的利益。尽管由政府行政干预可以解决初期建设的信息资源的初步集中问题,但随着应用的展开,对各类信息的管理、维护与更新就成了最大的困难,因而造成了诸多信息孤岛。这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开发面临的最大问题。
“十五”期间,黑龙江测绘局开始探索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的新途径,提出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这一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基础地理信息为依托,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核心,建立一个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的、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在提供基本的空间定位服务的同时,对各种分布式的、异构的信息资源进行一体化组织,在多种网络环境下,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全方位服务;又为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网络化服务建立一个基础平台。
徐开明解释说,分建共享是各部门在保持信息资源所有权情况下,把公共信息这部分拿出来,通过网络,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建设,通过集成来共享,平台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彻底解决地理空间信息共享问题。各自维护即是信息发布的部门自己维护和更新。创建这一模式的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说,分建共享要由测绘部门确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拿出最基础、最核心的地理信息,做为共享的基础提供给大家用,再通过网络,把交通、旅游、环保、林业等部门的信息加在平台上,这样既达到了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又实现了其他信息通过基础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地理信息的共享,而在于推动了整个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对于减少重复建设,提高效益方面,徐开明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应用为前提,使测绘直接面向最终用户,由单一的提供专业性测绘成果,转变为提供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再加工的环节,减少了重复劳动。平台应用的结果还会对基础测绘所提供的空间信息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基础测绘成果的更新和空间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他打了个比方说,一次性订购黑龙江省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辨率达 25米的影像需要花费1500万元,对于测绘、国土、林业等部门都能用,如果这些部门都重复购买,则要多花几倍的费用。再如,为保证将来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需要对黑龙江省进行航摄,飞一遍需要近1个亿的投入,如果每个部门都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说,信息共享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建设问题。
以分建共享方式建设的哈尔滨地理信息平台开通一年来,总点击率达39万,相当于平均每天点击750次,这在现阶段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应用还不很广的情况下,已经是不小的成绩。
据介绍,目前,由黑龙江省政府支持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已开始启动,该项目将以地理信息服务为核心,对全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下,将省内各地市链接了起来,对于推动全省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李志刚满怀希望地说,等到各个省份都按统一标准建起平台后,可以随时调用各省份的数据,用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数字中国的框架建设也就建起来了。
哈尔滨地理信息平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专网为政府提供服务;二是通过互联网对公众提供服务;三是对行业用户的专题服务。
黑龙江省公共地理信息平台项目中的遨游龙江网将于今年底全部建成。那时,黑龙江省内的居民和外地游客到黑龙江的出行将更加便利,点击网上地图,即可看到省内各个地市的信息,甚至社区和住家。
技术人员正在三维场景下采集GIS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