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谈建立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内容
  2008年5月12日,一个永远铭刻在中国人心头的日子。罕见的8.0级特大地震,在顷刻之间,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山河呜咽,草木同悲,举国哀悼……
  2009年3月2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3月3日,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4位全国政协委员——宋欣、董胜波、杨宝奎、窦晓玉踏进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时,他们发出了共同的呼声,希望建立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的高技术应用于应急救援,造福黎民百姓。

  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

  作为一名国防科技战线上的老兵和连续两届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杨宝奎善于将航天技术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考虑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地质环境复杂,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他认为,“国防动员体系作为国家总体应急体系中的一部分,具有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双重功能,能够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有所作为。”
  在汶川大地震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动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电视直播车、舱式炊事车、野外救护车以及机载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呼吸机、机载通讯电台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动中通”卫星应急通信车,在通信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一路伴随着温家宝总理进行抗震救灾指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系列无人机产品、近空间飞行器、专用特种车辆及重型装备、摩托艇与无人船、微小型卫星及固体小运载火箭等,均可作为国家应急救援保障装备。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表明了国家对应急救援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实际上,除了重大自然灾害,我们还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公共安全。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应急救援保障工作的主体。作为一个立志成为国际一航天流防务公司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我们有责任、更有这个愿望为国家贡献力量。”宋欣委员说。
  他认为,做好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目前,集团公司可用于应急救援保障的产品很多,但是比较零散,必须形成体系。这就需要有一个国家行为,对此进行立项、研究、推广和应用。
  因此,他们向国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尽快完善应急救援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协同配合的具体责任内容,推进行业相关标准和行业许可的制定工作;二是尽快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和产业化投入,鼓励和支持有基础的军工企业研制生产高效能的应急救援装备,并实现专业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的统一储备采购管理工作,重点选择国内企业研制生产的成熟产品,积极推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推动军工骨干企业参与研发

  委员们认为,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联合研发体系,通过多种渠道,组织有关企业联合攻关,是实现此项工作的重要突破点。
  “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是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救援的效率和模式。”董胜波委员告诉记者。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多年来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开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领域,为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建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集团公司研制开发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已经涉及自然灾害预防预报、应急指挥通讯、现场应急救护、应急运输清障、应急救援模拟训练、应急后勤保障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在国家粮食安全预警、国家税收安全保障、非典疫情抗击、冰冻雨雪灾害控制、汶川地震救援、奥运会安保及应急指挥、平安城市建设等过程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在争取成为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支撑单位和提供应急救援装备的骨干企业。
  “应该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有基础、有能力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国家能以军工企业为龙头,整合科研院所、企业及高校资源,开发一批应对突发性灾害的产业化项目,建设应对突发性灾害的产业化基地。”窦晓玉委员说。
  在采访中,委员们也表示,突发性灾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具有公益性,社会效益明显,但企业经济效益有限。在项目初期,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资金,单靠军工企业的力量难以实现,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具体到扶持方式,可包括进行财政预算支持、设立专项研究基金、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放宽信贷融资条件等,目的是激励企业调动优质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投入到突发性灾害应对的研发中去。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防高技术成果转化,提高国家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关链接:国家应急救援保障体系的技术特点及应急救援装备的功能

  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事件预警、现场感知、信息分析决策、指挥控制、现场救援、事后评估等几个阶段。从技术特点看,涉及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技术领域。
  其主要技术及装备包括以下方面。
  信息采集与传输:承担灾害及突发事件预警任务的各类平台和传感器,主要由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对地观测卫星以及各种通信、导航卫星等组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平流层浮空器、对地观测无人机和球载对地探测器等空中设施以及地面固定和移动监测平台,形成空、天、地一体化探测网络体系。
  信息处理与发布:大量的灾害及突发事件信息需要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分类重组,仿真评估,预报预测。信息发布系统可以将各种安全信息按密级和权限分类分级,传输到政府决策部门、应急指挥中心、各类专业信息分中心、区域信息分中心并向社会公众发布。
  综合指挥控制:以C4I指挥控制系统为基础平台,以C4I3SRT为设计理念,建设准军事化的综合指挥控制体系,除了强大的指挥、控制、情报、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技术支持外,还包括已建立的大量标准数据库,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目标与环境特性分析中心对全频谱信息进行分析,仿真建模与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灾害评估和决策支持。
  应急通信保障:包括应急卫星通信、应急地面通信和临时通信网络等,如移动卫星通信设备、便携式卫星通信设备,应急通信地面机站等,以及应急联动系统中的集群通信技术,智能电话路由排队技术,提供路由策略定制方法,完成对所有接入报警电话的路由和排队,并对呼叫进行人工干预。
  应急输供电保障:主要用于维持现场电力能源供应。
  应急交通及运输:主要用于事件现场人员的救护运输及各类救助抢险物资的运输,包括在复杂环境下工作的交通运输工具。
  工程抢险装备:用于灾害现场的抢险、救助、维修、疏通。
  医疗卫生防疫:主要用于现场对伤员的救治和消毒防疫。
  安全防护:在灾害发生的特殊环境下,对人员、设备的防护。
  生存基本保障:用于对受灾人员的食品、水、保暖等正常健康生活的保障。
  特种救生装备:主要是特殊环境下的救生装备。

 

 
相关资讯:
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技术分析报告(2008)
建立防灾应急系统 确保城市理性发展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