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美国太空评论网刊发了航天专家泰勒 迪纳曼题为《中国的压力推进美国GPS系统升级》的文章。文章建议美国研制一套更高品质信号的GPS系统,即由现在的GPS-3系统升级到GPS-4,从而让美国继续稳坐卫星导航技术的头把交椅,还能阻止欧洲和中国取得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导航、授时和定位能力。
新GPS卫星或5月发射
美国空军正在为即将于5月发射的首颗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做准备。
美国政府问责署(GAO)在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GPS卫星数量过少可能会导致精确制导炸弹命中目标的能力降低,迫使飞机变更或延迟远距离飞行航线,也可能降低军队在城市或丘陵地带作战时接收GPS信号的精确性。
精度将小于3米
随着下一代卫星在轨数量的增加,GPS的精确性也会相应提高。GPS IIF卫星的精确性是其上一代卫星的两倍。
GPS IIF卫星的精确性是其上一代卫星的两倍。因此,多数GPS IIF卫星进入太空之后,将可以为地面接收机提供小于3米的精确性,目前的GPS星座的精确性小于6米。
地面控制系统也要更新
美国空军授权雷神公司研发下一代全球定位系统控制部分,又称为OCX。
OCX是一种新型地面系统,它将取代目前架构演进计划的地面系统。OCX对美军而言很关键,因为美国空军现在不能通过现有地面系统使用GPS III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美智库说“北斗”与GPS抗衡
美国智库世界安全研究所中国项目部主任孔哲文(Eric Hagt)说:“2010年是‘北斗”系统至关重要的一年,该系统将为中国提供独立的定位/导航能力,这不仅会冲击商用导航领域,还会因为中国减少了对美国GPS的依赖,而产生更大的战略冲击。”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欧盟伽利略系统
建设始于2003年,该系统主要是供民用,与设计作军事用途的GPS系统不同。因为美国保留可限制GPS的信号强度、准确度,甚至把整组系统关闭的权力,所以当美国介入某场重大战争时,欧洲的民间就会无法使用GPS。因此“伽利略”系统常被看做欧盟在卫星导航领域向美国叫板的工具,政治色彩比较浓郁。“伽利略”系统的建设几经波折,预计在今年开始运作。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
俄罗斯研发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由卫星、地面测控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系统由21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格洛纳斯系统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1982年发射首颗卫星入轨。在技术上格洛纳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比GPS要好,但定位精度不及GPS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未来战场上的“指北针”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被称作“人类在太空里的眼睛”,哪个国家拥有这双“眼睛”,就好比掌握了太空战制胜的“王牌”。军事需要和不可小觑的商业利益,使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军事评论》杂志曾直言不讳地说:“谁能掌握卫星导航优势,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近10年里,美国之所以能以极小代价打赢多场局部战争,GPS支持的作战平台和制导武器发挥了巨大作用,难怪一些美军将领发出了“没有GPS,我们根本无法作战”的感慨。
金一南:“北斗”很重要
金一南:在涉及到国家安全核心部位,核心数据、核心技术没有人会给你,谁也不会给你,尤其是这些定位导航系统,将来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不管是发展国家的经济、还是维护国家安全,导航系统未来都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
GPS授时不准使我受损
电力工业的安全生产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一旦发生紧急事态,GPS信号关闭或调整,将引发我国电网系统的重大安全事故。目前,我国电网每年都有因GPS卫星授时不准而发生的事故,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俄轰炸机拒装美GPS
俄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3月10日在国家杜马的“政府小时”会议上发言时表示,俄罗斯不在本国的战略轰炸机上安装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他说:“说到图-160战略轰炸机配备全球定位系统的消息,这纯粹是个谎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