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勘察设计行业调研报告---赴勘察设计院调研成果报告及分析
| 2006-12-20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根据建委领导的工作安排,勘察设计处和勘察设计协会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对我市的部分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工作调研,在调研的20多家勘察设计单位中,按体制性质来分有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按管理序列来分有原部属单位的,大专院校的.科研单位的.市行业部门的及远城区的.按工作性质来分有综合院,市政院,园林院,建筑院。在调研的过程中,就体制改革.保留专业人才.提高设计质量.对建设部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建筑方案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整个行业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听取勘察设计单位的意见。通过这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这次调研做个认真的总结,将对勘察设计处和勘察设计协会明年的工作开展,有很大的益处.为设计处明年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更好的加强行业管理,为行业服务,使整个勘察设计市场良行循环,提高整个行业的抗风险能力,迎接设计市场全面开放后的新的挑战提供了依据.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最为敏感的问题就是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问题.也是整个行业所面对的难题,整个过程好比是凤凰浴火,有可能重生,也有可能烧成灰烬.在我们调研的勘察设计单位中.有设计.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大专院校设计院和有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设计任务做支撑的专业设计院,对改制采取的多是观望的态度.有的甚至安于现状.而一些本系统无任务来源的勘察设计单位,则是放手一博,全面改制.使整个院重新组合,轻装上阵,在市场上找出路.这类设计院军均以股份制的形式出现,采用相对灵活的经营方式,在勘察设计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由此看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最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要认清形势.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大势所趋,也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安于现状只能慢慢落伍于时代,要从体制改革的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使体制改革落于实处.但是体制改革以后也带来了新的难题.一是改革后的单位多是小兵团作战,有的虽然是甲级院,但是真正面临大型的工程和复杂的项目,就有协同设计和联合设计的问题.二是改革后的体制除了核心层,真正的设计人员是个松散型的模式,如何保留骨干队伍成了每个企业思考的难题.三是尚未改制的单位基本持观望态度,习惯于原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对体制改革有很多的疑虑,没有勇气迈出第一步.而且根据目前的状况还能维持或比较安逸,于是有种种托词延缓改制.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不利的.为此,做为勘察设计行业行政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体制改革:除了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要对以改制的单位进行扶持,给他们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提高改制单位的市场竞争能力.这样才能使改革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从而增强尚未进行体制改革单位的决心.二是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多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服务,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从资质管理.技术培训.规范学习等各个方面多做实事.这样才能使已改制的院所充满活力,也使尚未改革或正在改革的单位减少忧虑.在体制改革的操作过程中,也要防止简单化和一刀切.要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具体改革方案.不能草率从事.改革带来的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不能认为改制了就等于万事大吉了.会带来良好的效益了.改革是只有华山一条路.给了企业发展壮大的机遇,但是也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残酷竞争,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危险,只有把握住机遇做大做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所调研的勘察设计单位的机构设置的问题上,都采用了精兵简政的管理模式,强调平行管理,强化一线队伍,以最少的服务人员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率.由此看来,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机制目标都只有一个,为设计人员服务,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哪种性质的勘察设计单位都提出了保留人才的问题,也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有的从增强企业凝聚力入手.偏重于情,有的从建立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晓之于理.并且都建立了各自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保留机制.有的是以老带新,有的是外请内联.都积极鼓励从业人员进行资格考试并给予注册人员一定的奖励措施.有的按工作室的工作模式优胜劣汰内部竟争..在建立一个基本的人才队伍的观点上,每个勘察设计单位观点惊人的相似,而且都预言,随着勘察设计行业的全面开放.人才的竞争将会进一步的激烈.要想留住人才.除了建立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待遇上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体系,在社会待遇上要解除其后顾之忧,在企业待遇上要体现我为企业企业为我的相互并存的思想,使有用之材充分展示才华.除了保留现有人才之外,还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新生人才,这类人不需要太多的光环,但是在企业发展中,能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而且由于是企业本身培养的人才.会对本企业有更多的感情和依恋,也愿为本企业的发展贡献才智.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往高处走成了人们跳槽的理由.而且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诚信也就成了一个人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体现出一个人在社会在企业的社会价值.在调研的勘察设计单位中,为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都做了各种好的尝试,政治上关心,生活上改善.专业上培养.经济上倾斜.同时也对人才的跳槽频烦无可奈何苦不勘言,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影响了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使违反强条的现象时时发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才的竞争是否应该有序的发展?合理的人才流动是要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对毫无信用毫无诚信甚至损害企业利益的少数人如何进行管理和制裁,要有一个社会约束,让这样的企业和个人在业内没有信誉度,结合企业的信用机制来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对中小型勘察设计院的冲击是最大的,甚至可能引起这类设计单位的毁灭.看来在加强勘察设计单位内部激励机制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定行业的诚信机制,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才流动氛围.另外要特别要注意的是改制后的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由于改制后的一些企业待遇提升可能缓慢,人才的保留和建设更是要重视的大事.不然的话会对体制改革带来不利的影响。
    调研中得到一致公认的是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质量是第一位的,在调研的单位中,为了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多出设计精品都制定了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并按照惯标的要求身体力行。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质量第一。结合我市施工图审查的情况,各单位都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但是要真正的提高勘察设计质量,还应该加大内部管理的力度,把每道工序落到实处,化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我个人认为.要全面提高我市的勘察设计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各设计单位应该认真组织勘察设计的执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范.对照常见的违反强制性条文的问题,拿出本单位有类似现象的勘察设计文件,作一次个案的分析.让全体执业人员通过学习,掌握强条规定,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工程项目的体量或复杂性,也体现在设计图的执行设计规范的严肃性。凡是规范的强制性条文,都是与建筑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的,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执行,不得以任何方式和理由,使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出现不安全的因素.二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勘察设计队伍,杜绝挂靠现象,这对于勘察报告质量危害是最为严重的,也是行业规定所不许可的.要加强专业人员的保护和管理。在人才管理中的有一个现象和设计质量密切相关的事就是在一些勘察设计单位,特别是资质较低的单位,往往存在着带薪培训的问题,当手把手教出的执业人员正能独挡一面的时候,就往往伴随着跳槽的现象.作为跳槽本身无可非意,但对于中小设计单位却是个制约其发展难题,最终的结果是大院人才储备过剩而小院的人才严重不足,从这次调研的座谈中,也折射出这个情况.而且令人耽忧的是这种情况还在时时发生,这样对提高设计质量是不利的.各中小设计单位本身,也要有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一个基本的设计队伍,防止设计质量的滑坡.三是提高设计单位自身的审图能力,不能使自身的审查流于形式.现在设计市场竟争激烈,当建筑方案一但确定,施工图设计周期十分仓促.留给校对,审核,审定的时间很段,有的甚至来不及细看.加上现在多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一个大样做法多次拷贝.有的在这个条件下可能通过,换个建筑工程就有可能违反强条.所以要求设计单位本身要加强自身图审力量的建设,相对固定审核人员,不能使图审阶段草草通过,更不能寄希望于图审机构的最后审查。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果体现在设计作品的高质量中来。一切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和业主交一份完满的答卷,只有最后的成果才是展示整个管理过程的体现。在每个环节上,都要按目标严格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调研过程中反映最为强烈,观点最为分化的当属对建设部的两个征求意见稿的不同反响,存在着赞同和反对的截然不同的观点.在行业发展的观点上,对于大中型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招投标都持欢迎态度,它给了众多设计单位竟争的舞台,将会对以后的凭关系承接任务转变为凭实力承接任务起到很好的推动。但对能否真正能够在公平.公正.平等竟争的原则下进行招投标工作,还有许多疑虑,也给我们带了要着手解决的问题。首先行业管理部门要有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的招投标管理规定,使整个招投标的过程在政府的宏观掌控之中,这些具体规定的出台,一定要广泛征求勘察设计单位和勘察设计协会的意见,把通过调研收集的信息加以整合,使制定的管理规定对整个行业有保护和扶持作用,使企业有能力对抗外来设计力量的冲击。要对建设单位和业主进行一定的规范,使之作为建设项目的一个行为主体,承担其相应的责任。不能给设计单位随意加大设计难度和深度。对参加投标的最多单位数量要明确规定上限规定,不能随意扩大浪费社会资源.方案标底费用等敏感问题要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下来。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收费标准,在今后重方案淡化施工图的大环境下,制定方案投标的收费底线。要以勘察设计协会为依托,加强行业的自律与进步,对未中标的方案,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肃清行风行规,建立招投标公司的违规操作的责任追究制度,不能只照顾业主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利益和投标单位的利益,要简化招投标程序,不要使招投标成为达到某种契约的手段。在调研中,对征求意见稿的方案设计深度问题,各单位都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就是在不能严格执行国家设计收费标准的前题下,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本加大了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建筑模型的费用,动画制作的成本等等。通过调研给行业协会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随着设计深度的不断加大,设计费用的恶性竟争,行业协会如何对整个市场规范和保护。仅靠合同备案能不能真正对市场起到约束的作用,有没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自律方法?比如违规警告.停牌,清出等方式。各勘察设计单位就征求意见稿的文字和用词上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们都将认真的整理后向上反映,使征求意见稿更加完善。
    在技术创新的问题上各调研单位也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情况是有科研教学任务的勘察设计单位在这方面开展的比较深入,原部属的行业设计大院的开展力度也很大。比如中南勘察市政设计院,就以科研所牵头,对国内外的采用新技术的成功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数据对新技术进行定位,结合本单位的项目加以推广,在垃圾发电.自来水深层处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另外针对已设计的项目进行总结,提高科技含量,为今后的相同项目的技术进步做好准备。同时加强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外的设计公司共同承担大型工程项目,协同设计,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许多设计单位在科技创新上也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勘察设计协会设计院的华中科技大学的多层食堂的排烟系统等等。但是大多数设计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力度不大。首先领导对此不太重视,许多小院都以人少财力不足为理由,基本上没有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由此看来科研活动的开展应由具有一定实力的大院牵头,尽快的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各中小型的设计院则要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先生存再发展,做到先认真学习和掌握已成功的新技术,逐步开展科研活动。在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前题下,国家对抗震.环保.节能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这些新的设计理念的应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勘察设计协会也在科技进步方面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但真正的要形成科技进步的行风,离不开全体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只有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才能提升我市的勘察设计的整体质量,繁荣我市的勘察设计市场。
    这次调研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关于如何贯彻建设部十一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精神的问题。在目前知识爆炸不断更新的年代里,信息工程成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调研单位都充分的认识到了信息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信息工程建设,而在这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还是我市勘察设计份额占有率较大的大院,如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建筑设计院。而且这些单位也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勘察设计的支持,加强网络化管理,加强数据库建设,开展各专业间的协同设计等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信息化建设良性循环发展。这给许多小院带了压力和动力,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能不能建立共享平台,资源共享,能不能以行业协会为依托,对正版软件进行团购,使行业共同发展等等建议。有的建议切实可行,特别对改制后的中小设计院帮助很大,要认真分析这些建议的可操作性,为加快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把工作落到实处。另外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多进行新的软件的推广和技术培训,随时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信息,使信息建设全面发展。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详实的材料,对勘察设计处明年的工作有了很好的启迪,明年是勘察设计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年,有许多新的问题会摆在我们面前,为了应对这些不可预见的难题,首先要加快管理规定的制定,制定出符合我市情况的切实可行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招投标管理办法,从宏观上对整个设计市场的加以管理,使招投标工作按章操作并纳入有形市场加以管理。要依托协会加强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自律,建立企业和注册从业人员的诚信档案和诚信体系,严格实行准入和清出制度,对设计质量严格把关,对违背强条的企业采用红黑榜进行张榜公布,提高勘察设计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图纸质量,有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准备与狼共舞,迎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