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人们所说:"GPS的应用,仅受人们的想象力制约。"GPS问世以来,以其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方便灵活和优质价廉吸引了全世界许多用户。我国的GPS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短短几年,GPS在我国的应用已从少数科研单位和军用部门迅速扩展到各个民用领域,GPS的广泛应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GPS的供应商中,有国外制造商也有国内制造商。相比较,国外公司的技术更为完善与先进,而使用费用却非常昂贵,使很多想用却又没有足够购买力的企业望而却步;国内公司的费用则更加接近市场符合中国的目前市场的状况, 因而具有其特定优势。
但纵观国内GPS市场,国内车辆调度系统所使用的GPS核心定位产品主要来源与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地,目前国内鲜有人开发核心定位产品,基本都是在这些核心产品上进行二次开发,生产车载终端、自导航和手持定位仪等产品。而国外GPS生产商能长期立足于国内GPS市场,显然与其产品技术分不开的。就拿美国GARMIN公司来说,在中国GPS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其GPS手持机系列,无论是机器性能、内部功能、用户界面、接收灵敏度,还是机器封装、尺寸、视感及手感等各个方面,无一不是精心设计。诞生不久的Phase Trac 12 TM成功应用于专网通信各个领域。另一大GPS国外生产商Javad也不甘落后,其 OEM产品是目前技术性能最好的GPS/GLONASS双星双频的高档OEM产品,1PPS的精度可达25ns,具有带内干扰抑制功能。来自日本的ICOM公司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卓越的性能,完善的售后服务打入了中国市场,占领了我国无线电通讯市场的较大份额。加拿大的CSI 公司、美国PCC公司同样也不会将这一块庞大的市场让与以上国际GPS巨头。CSI公司已成为信标接收产品的主导供应商,而美国PCC公司在GPS差分上有其独特优势,现已成为全球80%以上的GPS厂家的指定专用无线数传电台。
面对国外GPS巨头的长驱直入,国内GPS厂商由于应用技术存在若干问题,企业难以按纯市场化的方法推销其产品和服务,因而,一些企业就设法另辟稀径,以各种各样的行政手段进入市场。但由于这些GPS系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更难通过服务收入维持生计,所以,往往是在投资者获得赢利后就被束之高阁了。
国内GPS存在太多尴尬,而这些尴尬来自何处?据调查,91%的企业认为GPS投资费用偏高且市场条件不成熟,60%的企业认为GPS自身技术及配套设施不够完善,50%的企业认为缺乏售后服务的支持,20%的企业认为操作简便性不够。因此,技术革新、市场化运作、降低投资成本成为目前国内GPS厂商的首要解决问题。要让GPS不再尴尬、不再曲高和寡,就需要GPS厂商从用户角度出发,切身思考其实际需求,冷静地看待GPS的形象作用,促进GPS市场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