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防总、黄河防总的大力支持下,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部完成,两岸大堤出现相当可观的土地资源;随着各类防洪工程的相继修建,工程防护地和新出滩地不断增加,使黄河下游土地资源优势日益显著。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快黄河下游土地资源开发步伐,充分发挥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将成为基层河务局当前的重要任务。下面就黄河下游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谈几点看法。
一、土地资源开发的意义
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下游黄河河务局多年来已经进行了有益尝试,并且从过去的计划开发开始向各单位自主进行土地经营方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消费观念也开始从温饱型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追求生活的高品味、高质量也由时尚变为需求,人们追求田园风光,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黄河下游有着充足的土地资源优势,有花园口、柳园口、东坝头百年险工等旅游景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顺应人们的消费观念,营造自然景观,结合堤防标准化堤防“三线”建设,搞好土地开发利用,加快土地开发步伐;对于黄河河务局基层单位合理使用富裕人员,广开经营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有原则性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层河务局应综合考虑全局利益。要有利于防洪工程的全面管理,使其保持良性循环运转;要有利于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管理,合理使用富裕人员,保证工作秩序安全稳定;要有利于提高集体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要遵循以上三个有利于为基本原则合理性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三、充分利用黄河土地资源开发旅游业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素有母亲河之称,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很多,加之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旅游,为黄河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旅游业是一项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公众的旅游意识日益增强,特别是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为发展黄河旅游创造了新的契机。黄河下游拥有著名的郑州花园口、开封柳园口、东坝头百年险工等旅游景点,为发展黄河旅游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由于过去对发展黄河旅游重视不够,几个已建成的黄河旅游景区因为规模小、景点少、设施落后,没有对游客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而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外,很少有游人光顾,特别是外地游客,随旅游团到黄河景区游览的甚少,即便是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时间,到黄河游览区旅游的人数也不多,形不成规模。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为黄河岸边营造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黄河大堤这一块独特的地理区域,颇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游览黄河、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良好条件。因此,加大黄河下游旅游景区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标准化堤防新增的土地资源,营造适合人们生态旅游的优良环境,扩大黄河旅游景区宣传范围,吸引外地游人到黄河游览区旅游,是开发黄河旅游业的当务之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列入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工作之中。
四、开发黄河土地资源要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
从我国种植、养殖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任何一种种植、养殖业都不能按照恒定的增长方式去发展。究其原因有贰,一是大部分种植、养殖户缺乏对市场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受眼前短期利益驱动,盲目种植、养殖,造成市场产品过剩,物价大幅度波动,进而导致某一种种植、养殖业的大起大落,影响产业的积极性。二是缺乏规模经营,未形成产业化格局。因此开发黄河下游土地资源,除了认真收集、分析、研究市场产品供求信息外,必须坚持综合经营,多元化发展,走种、养、加工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道路,减少市场风险,使土地开发利用增收增值,实现良性循环。种植、养殖要想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开展规模经营,形成产业化格局。
黄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产业化经营不能脱离黄河的实际情况,必须立足自身资源发展生产,引进竞争机制,实行科学管理。首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规划,加大调整力度,引导基层发展高科技种植,种植经济林、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提高种植、养殖经营效益。其次,经营管理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种植、养殖、加工、生产过程中储运、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拉长产业链条,延长产品市场寿命,真正使基层单位在种植、养殖方面形成规模,走专业化经营之路,从而实现产品增值,使职工真正在经营种植、养殖中得到最大经济效益。再次,在经营形式上,要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责、权、利,鼓励职工承包经营,用经营利益驱动职工对种植、养殖进行资金、技术投资和责任投入,真正使职工在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中享受到种植、养殖的乐趣。
五、结束语
开发利用黄河土地资源,确保黄河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全面协调经济发展与开发利用黄河土地资源的和谐关系,维护黄河土地资源的环境效能,是今后在经营发展中应着重研究的课题,应予以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