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寸土必查中国再摸土地“家底”
| 2007-07-03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7月1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拉开序幕,第二次土地调查将历时两年半,斥资上百亿,确保国家能够掌握土地的真实情况,实现对每块土地的监管。
   由于近年来土地家底不清,数据不实,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效率,也削弱了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全面启动的二次调查,不仅是国土部门实现管理职能的需要,更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目标
   查什么———要寸土必查
   第1步先农村查清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情况
   按照近日印发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二次调查主要任务首先是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情况,实地调查城镇以外的每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情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草地、林地、农村居民点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农村土地调查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土地权属调查。农村土地权属调查主要是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公路、铁路、河流以及农、林、牧、渔场(含部队、劳改农场及使用的土地)等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状况。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加快推进土地登记发证,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
   今年颁布实施的《物权法》明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作为物权进行保护,并且规定不动产实施统一登记。而目前土地登记主要覆盖城镇,远远不能满足《物权法》的需要。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官员介绍指出,二次调查中,将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第2步要进城查清城镇用地使用权状况
   二次调查内容比我们当初预想的内容要丰富、宽泛得多。”上述官员指出。与第一次土地调查相比,二次土地调查还拓展到了城市,实现了“进城”。《总体方案》要求,查清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内部每宗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城镇土地调查不仅要掌握工业用地土地利用情况,还要查清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房地产用地、开发园区用地。第3步下农田为基本农田情况登记造册
   调查基本农田也是这次土地调查新增加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一位专家说:“能把基本农田落实下来,就是二次调查最大的功绩。”
   据悉,二次调查中各地区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区块)落实至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这将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返还用于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以及中央财政直接补贴承包经营基本农田的农户提供依据。
   调查动因为啥查———给土地建档
   心中有数掌握真实土地基础数据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查堵漏洞彻底清查违法用地情况
   在个别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耕地总量、建设用地总量等重要调查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专家指出,由于数字出政绩、出效益,不少地方政府的领导往往利用职权干预土地调查统计数据。2004年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全国就清理出土地调查变更不到位的土地443万亩,其中耕地222万亩。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每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开展二次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分布,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将基本农田上图、登记上证、造册,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前提,是监督、考核各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内容。科学规划发挥土地在调控中的作用
   通过二次调查,全面掌握建设用地、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掌握城镇、村庄以及独立工矿区内部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以及农村宅基地等各行业用地的结构、数量和分布,是发挥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特殊作用、严把土地“闸门”的重要基础。
   调查方式怎么查——高科技支撑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充分运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GPS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手段,变土地调查的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跟踪监测。
   受技术条件限制,一次调查只有很少地方建立了数据库。二次调查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下,采用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将获取全国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库不仅包括现状图,还包括影像数据库。国土资源部一位官员说,“影像图相当于每块土地都有一张照片,像人的身份证一样,现状图相当于每块地都有一个属性,两套图互相套合,更便于及时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
   调查要点查明白——真实定成败
  “这次调查的成败在于数据能否真实”,一位参与过一次调查的专家担忧,“当年第一次调查中,有些地方通过行政力量干预数据汇总,确确实实发生过。”
   组织保障国务院成立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并设立全国土地调查办公室。同时,抽调部分地籍管理和土地调查的专家,组成技术专家组,对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机制保障专家介绍,这套机制的特点是“国家管两头,地方管中间”。具体来说就是,开始调查以前,国家运用遥感、航天、航空技术统一制作调查底图,供各地在调查时使用。底图既有基础地理信息,又有影像。“影像的东西是做不了假的。影像的房子就是房子,影像的耕地那就是耕地。”这样,地方在调查时就很难通过其他手段作假。地方再在国家统一制作的底图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调查,通过影像的判定、野外调查等,做到统一的正摄影像图上。地方调查完成后,国土资源部将运用最新的遥感资料,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对于耕地等重要地类、东中部等重点区域,国家还要进行实地核查。
   政策保障为排除人为因素干扰,国务院强调此次调查只是摸清现状,不涉及违规用地处理,从而消除各方疑虑。另一方面,对在调查中虚报、瞒报数据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经费保障经测算,二次调查需要总经费投入上百亿元,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担负。《总体方案》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调查经费上给予保证,要根据土地调查任务和计划安排,编制支出预算,核定土地调查经费,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保障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