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必须是生产发展
| 2007-08-10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在四川省邛崃市宝林镇百胜村,听说记者想看看他家的新房,刘素福兴奋地一边在衣襟角上擦手,一边引记者走上楼梯。屋内的陈设朴实简单,但刘素福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意。从二楼的窗口望去,远处山坡上的泥土还留着刚翻过的痕迹,那是刘家老房基复垦的田地。在去年初四川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入驻百胜村的时候,刘素福毅然决定放弃住了半辈子的老屋,搬到项目新建的村民社区。像刘素福一样选择住进新区的农民有130多户。村民社区有3种不同户型,共100余栋的崭新小楼排列成行,3条修竹掩映的水泥路穿越楼群。如果看不到远处平整的田地,几乎要令人忘记自己置身农村。
  百胜村,只是四川省“金土地” 工程规划图上小小的一个点。四川省耕地禀赋条件和生产条件调查显示,除成都平原外,广大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难如人意:耕地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四分之三,在广大丘陵地区和成都平原区,人均耕地最少的不足0.5亩;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
  “水在坝里流,人在田里愁。”苍溪县永宁镇农民曾经为水发愁,每到灌溉季节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水库抽水上山,经“超期服役”的土渠,流到田里已经成了一股细流。花钱买来的水渗在路上,光电费就要2万元,摊到每亩要100多元,农民心疼。2005年,荞子坝作为“金土地工程”项目区,国家一次投入1478万元,给项目区新建山坪塘3口,标改山坪塘12口,新建蓄水池24口,新建“U”型砼渠15.2公里,修建2.1公里排涝渠,改造中低产田11562亩。如今,家家户户都能把水引到田头。兰池村整理后的140亩山坡有了水,水稻栽种面积提高了48%,每亩产量提高100至150公斤,多栽种的水稻面积增加收入7万多元。
  问题不止于此。耕地土壤肥力下降趋势明显、综合生产条件较差、生产组织方式比较落后以及农业投入不足等,都是妨碍和影响四川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早在2004年6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通过大量调研首次提出实施“金土地”工程:摸清耕地家底,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了解农作物种植结构、耕地产能产值现状及主要问题;实施整理工程,田土归并、平整土地、增厚土层、渠系配套、道路整修、生态建设、居住点适度集中等;因地制宜提出科学种植、规模开发、集约利用等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建议。与传统的土地开发整理相比,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金土地”工程,让人们从土地整理中看到希望。
  按照“金土地”规划,四川省将在“十一五”期间整理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实现全省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地及灾害损毁的耕地损失。这项工程覆盖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部分区域的130个县,受惠人口800多万人。
  2004年试点,2005年全面展开,到2006年,像刘素福一样受益于“金土地”工程的农民就有上百万。仅2006年,全省整理土地103万亩,新增耕地就达13万多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2万亩。更为重要的是,借“金土地”这个支点发力,在成都等项目区顺利撬动了当地乡村的整体发展。
  集土地整理、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一体的“金土地”工程,是对农村传统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一种全方位改造。在邛崃市的33个“金土地”项目中,羊安、卧龙等乡镇起步较早。土地整理完成后,羊安镇汤营村村民在政府引导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随后,来龙、仁和、樊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又相继成立。农民既能就地打工,又能持股分红。如今,蔬菜、花卉等产业已经在汤营村形成了有力的经济支撑点,成为汤营农民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新整出的土地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引进业主又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汤营村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金土地”工程提供的平台,更离不开政府在整理基础上对产业化的着力引导。
  “‘金土地’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张德金说。
  无论选择公司+农户的股份制合作方式,还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金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只有在整理好的土地上建立起现代农业的产业推动机制,金土地上才能真正流出金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则表述得更为具体:“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就算住上了小洋楼还是一样受穷。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规划中,今年将全面推进“金土地”工程:完成土地整理100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0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60万亩。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