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对在城市规划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禁止开山采石作了严格规定。新沂市结合实际,把马陵山风景区划定为禁采区,京沪、连徐高速两侧各1000米划定为禁采带,并按要求禁采区和禁采带内所有矿山企业全部关闭到位。同时对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了较为可行的整治模式,为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
一、禁采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特征
新沂市依据省人大《决定》和《新沂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划定城市规划区、马陵山公园、丹霞地貌区等三个保护区为禁采区,划定徐连(京霍)高速公路、陇海铁路二个保护带为禁采带。禁采区(带)内共有关闭露采矿山宕口17个,采矿宕口面积71万㎡,已经整治8万㎡。
经过对禁采区(带)内关闭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发现,关闭后矿山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破坏了自然地貌景观。废弃矿山区域内,山体支离破碎、犬牙交错,在景观上造成了“荒芜江南塞上景,乱石嶙峋草木枯”的苍凉景象,破坏了当地和谐的水土交融、季相更替的自然特征。
二是影响了人们生命安全。采矿掘进面高差过大,边坡角陡立,埋下诱发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尤其影响风景区的游人安全。
三是毁坏了土地、植被和生存环境。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滥采乱挖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宕口边缘容易崩塌,对土地和植被的破坏十分严重,给以后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矿山地质环境整治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缺乏有效的环境恢复监督机制。矿山关闭后,缺乏统一规划和足够的资金,致使地质环境整治工作滞后。绝大多数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治。
根据江苏省政府“百矿整治”的部署,新沂市抢抓机遇,积极申报国投、省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率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把禁采区(带)内限制开山采石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仅最近两年就复垦开发废弃矿山28万余㎡,建成耕地4万㎡,林地和旅游用地20万㎡,废弃矿山的治理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特别是国家投资“新沂市马陵山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得到省验收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确定工程质量等级为优良。一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项目正在实施,大面积的废弃矿山将得到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工作正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整治模式探索
经过现行项目的运作,本文认为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整治,不应是简单的原生态物质的重复,应该是价值的再生,甚至是提高。在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要不断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既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又摸索出自己的成功做法,在实践中该市总结出切合本地实际的四种整治模式:一是土地复垦型,即矿山治理与增加耕地相结;二是土地治理型,即废弃矿山复绿与矿地整治相结合;三是景观再造型,即生态环境治理与风景恢复相结合;四是二次开发型,即将开山采石作为资源的第一次开发,而废弃宕口的利用为资源的第二次开发;五是综合整治模式。将多种整治模式融为一体,全面规划、分阶段、分区域实施环境恢复整治,建立不同开发功能的土地利用整治模式。下面择取两种模式探讨之:
1、景观再造模式
利用矿业废弃地临近城市规划区及风景名胜区的区位特征,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等多项整治恢复措施,对废弃宕口进行造景式整治与开发,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挖掘或创建新的旅游风光区。马陵山风景区关闭矿山环境整治项目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区环境整治后与马陵山风景区融为一体。
马陵山关闭矿山治理项目位于新沂市马陵山风景区内,总占地面积为8公顷,是一个南北走向的废弃矿山带。2005年,该市申报了国家投资马陵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实施前经过现场踏察和总体策划,确立了“保持原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恰当点缀”的生态治理原则,和“粗旷纯朴,季相明显,草木共生,山水相映”的总体景观布局思路,为将来的旅游观光、休闲渡假、戏水垂钓等项目的开拓营造“曲径通幽,花繁木深”的优美环境。项目自2006年10月8日开工,于2007年4月30日结束。完成清坡排险80000㎡,覆种植土15000㎡,平整场地80000㎡,简易步行道路3000米,景观亭1座,绿化广场1000㎡,摩崖石刻2处,挂网、钉网、喷播10000㎡,苗木种植56704株和养护系统。通过整治,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恢复了矿山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过去的秃岭变成了游人踏青的新乐园。
2、二次开发模式
将开山采石作为资源的第一次开发,而废弃宕口的利用为资源的第二次开发。利用自身的地域、区位优势,招商引资,通过“修复式、造景式、工程式开采”等方式,宜农造田、、宜牧养殖、宜工建厂,使采矿宕口重新恢复到所期望的可供利用的状态,成为土地开发利用新的组成部分。如双塘镇关闭矿山就是典型的二次开发模式。
双塘关闭矿山宕口是历史采石遗留的废弃采矿塘口群,距新沂城区东6㎞,临京沪高速公路、新长铁路都在1000米范围内,面积36万㎡,成带状分布,为平原区地采宕口,矿深15-25米,边坡较陡,大部分近似直立。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彻底关闭禁采带内的地采矿山宕口,该市决定于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对双塘关闭矿山宕口实施安全隐患治理工程,尽可能的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危害;在塘口的四周种植适宜生长树种、草类遮掩裸露的整治区使之美化和谐环境,采矿区在2-3年时间基本达到披绿,又可以开发养殖水面约537亩,营造垂钓等休闲娱乐场所,作为示范工程可以推动全市废弃矿山环境及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关闭矿山地质环境的整治对策
综合新沂市地质环境整治模式的探索表明,要做好禁采区(带)内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必须纳入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管理、技术、工程和经济等多措并举,组织、宣传、规划和制度等多管齐下。
1、强化领导,管理措施要到位。为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领导,市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建设、环保、农业、水利、旅游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地质环境整治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要广泛宣传地质环境管理法规政策,增强采矿企业主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正确处理开发矿山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使关闭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成为每个矿山业主的自觉行动。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和可操作的禁采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专项规划,实现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和减轻由矿业活动产生的各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细化类型,技术措施要到位。充分依托科研、院所、公司的技术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效益。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类型,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技术措施。对像马陵山风景区那样已被破坏、表层风化的矿山可以进行山体绿化,实施裸岩绿化技术;对类似双塘镇的花岗岩采矿宕口,可以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场所,实施垃圾回填后覆土种植,或开发成养殖水面,实施矿区生态复垦与重建。
3、深化布局,工程措施要到位。要结合关闭山体(矿坑)的现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对破坏山体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应实行采空迹地客土植树,局部石质坡面挂网喷播,步道和景点布设。对地下开采矿坑的整治,首先进行边坡稳定性处理、不稳定体的消除、局部削坡和清理浮石及采空区的加固是确保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工作。适当治理场地的出露矿体及运输道路达到覆绿造林。
4、优化政策,经济措施要到位。以矿产资源规划和地质环境整治专项规划为依据,实行分区管理,建立宏观调控机制,优化矿业布局,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地质环境整治。闭坑矿山企业要依法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义务。坚持“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和优化利用。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积极督促采矿权人依法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