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480米高空城区彩红外航拍图展示昆明醒目标志
| 2007-09-24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如果让你在480米高空俯瞰昆明城区,哪些景物和建筑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显著的,可以成为昆明市的地标?昨天(20日),记者来到昆明专业的勘查测绘部门,和专家们仔细查看了480米高空彩红外航拍的昆明城区图,寻找最最醒目的昆明城市地标。谁也不曾想到,翠湖、拓东体育馆、盘龙江和东
  展看480米高空下,彩红外航拍的昆明城区图,画面中心椭圆红色的翠湖是最醒目的,它基本位于昆明的正中,占据了市中心的大片位置,不规则的圆形安然地躺在那儿,似一颗心脏。也许你天天去翠湖,在那聊天、散步、唱歌、跳舞,但你怎么也想不到,从480米的高空看下去,最醒目的昆明地理标志是翠湖,翠湖是“昆明之心”!
  接下来看到的就是拓东体育馆了,球场在地面上非常规则地圈出了椭圆形状,成为最醒目的地标建筑。然后我们清楚地看到鲜花锦簇的东风广场,大型的花卉设计景观成了醒目的标志。
  盘龙江是昆明的母亲河。在航拍图上很清楚地看到,盘龙江从北到南蜿蜒贯穿整个昆明,把昆明分成东西两大块。在480米的高空下它犹如昆明的动脉血管,那些细小的公路就好像毛细血管,连通了昆明的各个角落。
  在专家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东、西寺塔,找到了青年路,我们又在电脑上仔细查阅了彩红外昆明航拍图,通过放大的城区建筑物和街道,我们甚至找到了自己居住的房子和家门口的街道,看上去是那么遥远,实际上却又很熟悉,这里通过放大或缩小可以看清昆明的每一个角落。
  在480米的高空俯瞰昆明,昆明是那么的安静、祥和。也许我们看到的高大建筑物不多,但是昆明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这样一种东西不仅能代表昆明,更可以代表昆明的灵魂。崔亚楠老师的一句话很有道理:“昆明的地标不需要去和别人比高,比大,比阔气。而应该是既能体现昆明的本土文化,又要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艺术。昆明1242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内在性的东西。”
  勘查测绘专家一边指点一边表示,地标性建筑有其特定的构成要素,一是要有建筑高度,要有特别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要有好地段与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建筑本身要富有高品质的文化含量;四是要有现代科技要素,以成为某一地段时代的建筑标志。在480米的高空所看到的醒目建筑和地理标志:翠湖、拓东体育馆、盘龙江、东风广场、滇池当然是昆明地标。但是,城市地标不仅仅是人们眼里看到的,它应该包括很多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多学科的广泛内涵。
  评论
  寻找文脉地标 寻求城市灵魂
  新近的城市流行语是“文脉”,关键词是“文脉”、是“城市之根”、是“城市之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的文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留下的物化印记就是地标。也许它平凡至极,平凡得熟视无睹;也许它普通至极,普通得可有可无。上个世纪,这些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精神文脉和物化地标被我们随心所欲地扫荡了一通。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那么,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城市算什么呢?当我们最终面对一个无根之城,无魂之城的时候,多少有些手足无措,怅然若失,这才想起了我们城市的文脉,我们的历史地标,我们的根和我们的魂。
  说来多少有点儿遗憾,新一轮地标运动是在城市文脉显示了巨大的GDP拉动效应之后兴起的。但深潜在“这一个” 经济效应背后的精神需求和人文觉悟,毕竟显示了一种新的趋势。就像砸了一个唐三彩瓷瓶的孩子赶快捏一个泥筒子试图在老爹面前蒙混过关一样,许多城市耗巨资造了不少不伦不类的伪历史地标,牵出不少是是非非。相比之下,还是一场认认真真的寻找和保护更实在,更宝贵,更让人心动。
  让我们从昆明这个历史上的“边城”说起。尽管远在边隅,昆明也曾登高一呼,震动全国,甚至一举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唐代中央王朝和南诏的天宝之战,耗尽朝廷实力,大唐由盛而衰,昆明却由此兴起。战后南诏在滇池北岸筑拓东城并列为东都,就是昆明建城之始,当时留下的地标,有圆通寺摩崖石刻,有东西寺塔等。明末李定国率大西农民军以昆明为基地,扶明抗清,杀向江南;清初吴三桂又横起“三藩之乱”,祸乱全国。可惜这段时间留下的痕迹不多,逼死坡的明永历帝殉难碑算是一个,还有陈圆圆沉湖的莲花池和金殿的吴三桂大刀等,盘龙寺的“清官碑”则留下了一段李定国“屠城”的虚虚实实的传说。还有近代史上昆明人发起的声名赫赫的护国战争,那场最终改变中国命运,让昆明至今自豪不已的起义给我们留下了护国路、护国桥、护国门和护国纪念标。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的绞杀仗中,始于昆明的滇缅公路和驼峰空运沟通了中外军运唯一的血脉,在存亡之际确保了中华民族的安全,如今的滇缅公路纪念碑、南洋机工纪念碑和驼峰航线纪念碑,都在默默地讲述着这段历史。
  昆明文化史上最奇特的就是滇池边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了。奇异的动物铸铜造型显示了昆明最早的图腾文化,以像记史的独门绝技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不解之谜。西汉时古滇国文化被传为金马、碧鸡之神,弄得汉皇也神往无比,派专使不远万里前来求请,于是又有了今天的金马坊和碧鸡坊。唐代开始进入昆明的佛教建立了东西寺塔、圆通寺等,大理石幢是滇中艺术极品,筇竹寺为云南禅宗第一寺,寺中五百罗汉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官渡金刚塔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金刚塔。元代儒教大举入滇建立了文庙,清真寺也建了起来。明代盛兴道教,留下了黑龙潭龙泉观,供奉“真武大帝”的金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清末民初天主教和基督教也进入昆明,在如今的北京路、武成路、金碧路建立了教堂。昆明文学最厉害的是清代的对联,以大观楼长联为代表,叫绝全国,号称与“唐诗”、“宋词”并列的“清联”!
  昆明古城墙的踪迹是难找了。最早的滇国都城要到如今的晋城古镇一带去找,唐宋时的拓东城、鄯阐城和元代的昆明土城早就销声匿迹,明清砖城只留下圆通山几十米的一小段。有人感叹过,当初拆城是一种经济冲动,也是一种短期行为,如果古昆明城完整地保留至今,价值又何止千亿!
  昆明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史始于上世纪初滇越铁路的开通。这是中国第一条通往国外的铁路,昆明人起初是用扁担、石块来“迎接”沿着铁路开来的钢铁怪物,后来却利用这条铁路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修建了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电站,开办了中国的第一个航空学校。如今的昆河线还是中国唯一的米轨铁路,昆明南站早变成了酒吧的名字,但北站的滇越铁路纪念馆还给我们留下了些许历史的记忆,一旦利用穿城米轨铁路建成城市轻轨公交线,谁能说滇越铁路不“万岁”呢?
  近代昆明的一大奇迹是一文一武两个学校。“武”是昆明翠湖边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这是黄埔军校之前中国最优秀的军校,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之称。再说“文”,那就是抗日战争中的西南联大,中国早期几届院士的一半都出自这个“草棚大学”,还走出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两弹一星”功勋、学贯中西的大师学者、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等等,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如今讲堂遗址保存良好,联大留下的痕迹,在今天的云南师大还可以找到。
  昆明的工业奇迹也出自抗战时期。当时昆明迎来了大量内迁企业,成为中国第三大工业基地,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台光学望远镜、第一台2000千瓦发电机……不知在如今的海口、安宁、茨坝、马街一带还找得到多少象征这次工业文明高潮的地标?
  最近经常听到“昆明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日渐边缘化”的论调,从历史上看这就是一种无知。仅仅几天前,中国和东盟正讨论和规划中国—东南亚的“四纵四横”大通道建设,这个世纪交通大网络的中国起点就是昆明。再仔细一看,这个现代“四纵四横”的大走向竟与古蜀身毒道、古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走势不谋而合。在汉武帝、张骞、忽必烈、马可波罗、斯洛、洛克、艾芜的眼里,昆明就是蜀身毒道、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上一个巨大而神秘的地标。如今放眼中国大西南和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那最神奇、最耀眼的地标,不就是一个有根、有灵魂的现代新昆明吗?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