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气象精细模型助力北京奥运安保
| 2007-09-27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2008年奥运会将使北京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设想如果在奥运会期间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旦有化学毒气在奥运场馆或城市人群聚集地扩散,如何提前得知有毒气体向哪个方向扩散,以多快的速度扩散,对该地区危害的面积多大,从而使北京的奥运安保人员快速有效地采取行动呢?
  需求牵引确定攻关方向
  奥运安保是一项政治敏感性强、专业性强、工作目标高和协同要求高的工作。一直以来,像气象部门这样的科技型单位似乎很难与其沾边。然而,当今的核、生、化、爆等恐怖袭击活动均与大气科学有着一定的关联。有关专家说,爆炸和燃烧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的伤亡并不仅来源于爆炸和燃烧,而是因爆炸和燃烧所产生毒气的扩散。
  围绕在奥运安保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气象资源优势等问题,北京市气象局的领导和专家与市公安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针对奥运安保的现实需求,市气象局与市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进一步明确了围绕奥运中心区进行技术保障的科技攻关方向。
  构建精细模型防患未然
  北京市气象局成立了以局长谢璞为组长,多名技术骨干参加的奥运中心区反恐气象保障攻关小组,以奥林匹克公园为重点,研究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与化学气体扩散速度、扩散范围的关系,模拟在不同的风速、风向以及近地层温度层结等气象条件下,化学泄漏气体在公共场所的扩散行为,评估气象条件与公共场所建筑布局对于化学气体扩散范围、扩散速度的影响。
    经过几个月的攻关,市气象局气候中心、气象台的科技人员依托相关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奥运中心区恐怖袭击危害模拟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以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任意地点发生氯气瞬时爆炸为假设场景,仿真毒气扩散方向、扩散速度及扩散形态,并给出现场人群的疏散方向。
  考虑到精细的数值模拟往往需要一定的计算时间,恐怕很难满足有关部门快速处置现场突发事件的需求。北京市气象局的科技人员开始研制精细模型,即利用北京气象部门已初步构建起来的北京奥运场馆及其周边地区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网络等监测系统,采集如温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各类气象要素,结合奥运场馆地区的地形、地貌、建筑物等地理信息,分别计算出8月份典型气象条件下白天、夜间氯气爆炸时所危害面积、扩散速度和方向等,通过构建一个个精细模型,搭建应急工作平台。当类似恐怖事件发生时,输入现场的风向、风速、近地层温度,可以帮助安保部门提前了解对毒气的扩散方向及危害范围,从而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措施科学布置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警力,及时转移人群,达到消除和回避有害物质袭击的目的。
  气象科技提升应急能力
  数值模式应用于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看家本领。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气候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各种突发事件对公共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充分运用气象部门的看家本领,多方位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2008奥运安保,是气象科技服务新的尝试。
  尽管用于奥运安保的气象精细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还是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等领导在听取市气象局关于《气象科技在公安反恐中的作用》的专题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奥运安保气象保障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安保专家指出,研究构建的“恐怖袭击危害模拟模型”为恐怖袭击的现场疏散与保护人群提供了比较精确的“量化”指标,为现场指挥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不断把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专业力量最大限度地贡献于公共安全工作,进一步开拓了反恐工作理念。设想,如果在北京典型的公共场所都建立起这样的精细模型,搭建起相关的模拟平台,首都这个超大城市的应急能力定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