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各国争圆探月梦
| 2007-10-08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内容
    今天的“月球热”不再单纯是大国竞赛和科学探测,各国还要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自己在未来月球开发中占有一席之地。
  仰望夜空,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未泯灭:从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到19世纪科幻大师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人类无数次乘着幻想的翅膀拜访这位地球近邻。最终在美苏太空竞赛中,阿波罗飞船于1969年成功登月,“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不过美国宇航员第5次登月结束后的20多年里,月球被人类“冷落”了20多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世界各国再度将探索的目光聚焦月球。除了美国和俄罗斯,欧洲航天局、日本、印度、中国先后提出自己的探月计划。但今天的“月球热”不再是大国竞赛和单纯的科学探测,各国还要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自己在未来月球开发中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2015年月球上建基地
  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地形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的第一步。这是日本为未来登陆月球迈出的第一步。
  日本对月球探索的兴趣由来已久,但是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在技术、研究活动统筹方面出现问题,日本的探月计划始终磕磕绊绊,未能顺利实施。
  日本的探月计划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启动。日本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是1990年1月发射的缪斯A科学卫星。这颗卫星进入太空后更名为“飞天”号,是日本第一次发射接近月球的科学卫星,也使日本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缪斯A卫星在发射成功后向月球轨道放出了一个小型探测卫星,但是这枚小型探测卫星很快就出现了故障而告失灵。缪斯A卫星本身在绕地球飞行一段时间后,最终在1993年4月坠毁在月球上,这一探月计划宣告失败。
  印度:明年发射探测器
  在进行了7年的规划和准备后,印度将在明年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月球首航1号”,成为继俄罗斯、美国、日本和中国后第5个进行月球探索的国家。
  然而,从探月想法提出的那天起,印度国内就存在反对的声音:在这个有一半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的国家,政府是否有必要花大把的钱去探测一个那样遥远的星球。
  但是1999年10月举行的印度科学学会年会改变了这种情况。在这次年会上,印度太空研究机构负责人从学术上阐明了人类在对月球认识上还存在着空白。这次讨论赢得了印度科学界对探月的广泛支持。印度太空探索机构随后成立专门的探月计划小组,并于2001年出台了第一份探月计划报告,2003年,印度政府批准了这份报告。
  印度“月球首航1号”探月器的主要任务是制作高清晰的月球地图,并对月球两极是否存在水进行初步探索。此外,该探月器还将搜集月球表面矿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有关数据。印度已经计划在2015年前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还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登月。
  俄罗斯:2025年前载人登月
  1959年9月14日,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此后20年间,前苏联先后开展了29次探月活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伴随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发展一度停滞,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俄罗斯航天不得不被迫瘦身,其月球探索在这一时期几无进展。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再燃大国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重新开启探月旅程,宣布在2025年前将宇航员送上月球。至此,昔日曾翱翔太空的双头鹰再次将目光投向月球。
  俄罗斯月球探索先驱、拉沃奇金科学生产联合公司总设计师戈奥尔吉·波利修克突然“语出惊人”,他透露,俄罗斯计划在2009年-2010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该计划不仅要实现俄罗斯载人登月的梦想,还要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2011年至2012年,俄罗斯将进行首次载人探月飞行。
  俄罗斯在力争实现探月载人登陆的同时,还推出“探月旅行”来吸引那些有支付能力的富豪。
  欧盟:探月注重科研价值
  “全世界即将掀起新一轮的探月热潮,这一次,欧洲航天局要走在前面。”去年9月,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成功撞击月球后,欧洲航天局官员如此表示。他们计划利用“太阳能钻探器”在月球表面钻出一个直径50厘米的钻孔,通过仪器对岩石样本现场分析并将结果传回地球,而且希望利用小型火箭将样本带回地球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希望在月球上找到源自地球的早期陨石,通过分析陨石样本来探寻人类生命起源。
  分析人士称,欧洲探月行动没有美国、俄罗斯那般咄咄逼人的架式,然而他们素来“韬光养晦”,注重实效。从欧航局成立到探月计划的实施,欧洲从未表现出“赤裸裸的”抢夺月球和未来太空战争战略制高点的意图,而是着重强调“科研价值,资源开发和实践人类梦想”,一派“深挖洞,广积粮”的姿态。
  今年3月,在德国航空航天协会组织的一次研讨会上,德国科学家宣布了自己的探月计划。英国计划在2010年前将一个无人探测器送入绕月轨道,寻找适宜人类居住的地点。
  欧航局将在2020年前分4个阶段进行月球探测,计划在2012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2025年左右完成永久性月球基地建设。
  美国:重返月球建立基地
  1972年12月,美国的“阿波罗”17号飞船对月球进行了最后一次考察,此后登月竞赛的狂热便骤然降温。由于美苏太空竞争的天文数字投资未能兑现实际利益,耗资巨大的“阿波罗”计划完成后,月球探测陷入长达20余年的低迷状态。直到1994年,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除了测绘月球地貌,还对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进行探测,并发现在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
  1998年1月,美国又发射了“月球勘探者”,它同样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可能蕴藏固态水。
  由于水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伴随这一发现而来的是美国重返月球计划。
  2016年之前,美国将有多个无人驾驶月球探测飞船连续升空,其目的都是为宇航员重返月球打基础。目前探月飞船的设计正在展开。如果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在2020年开始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据《新京报》
  分析
  探月非易事探者皆受益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全世界一共发射了122个月球探测器,其中59个获得成功。而今天人类探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突出科技经济目的。目前探月正由冷战时期满足政治和科学需要,改为把科学探索和经济利益相结合,以探测月球资源为主,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打基础。
  规模更宏大。将陆续发射采用最新技术成果的多种先进月球探测器,研究月球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进行月球特殊空间环境资源的开发。
  参与国众多。打破20世纪只有3个国家对月球探测的垄断局面,多个国家或组织纷纷制订自己的计划。
  各国方案别具特色。有的是计划发射绕月探测器,有的则准备把无人月球车送到月球表面,有的则直指建立月球基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专家庞之浩指出,探月对远距离测量技术、热控技术、轨道设计等的要求很高。有许多不易解决但事关探月成败的技术难题。
  月球没有大气,磁场微弱,内含矿藏,引力只及地球的六分之一。庞之浩指出,这样的条件使月球成为建造高真空微重力实验室、太空天文台的理想场所。对月球矿物和水冰的研究,有望就地取材研制火箭燃料,使宇航员更便捷地飞赴火星甚至其他天体。
  专家们还设想在月球大面积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积蓄电能;提取月壤中的宝贵元素,就地生产核电。而美国“阿波罗计划”的探月技术曾对该国信息、材料、控制技术影响巨大,约有3000个探月技术项目转为民用。
  在远去了美苏竞赛的余音后,不少国家经过理性思考都看到了探月的重要意义。因此,近些年来探月逐步升温。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