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月底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房贷新政后,目前楼市内信贷、土地等方面的政策都算得上“严苛”二字,市场形势也在悄然发生微妙而又关键的变化。深圳“十一”黄金周新房成交仅82套;重庆黄金周头两天新盘仅卖了109套,不及平时的十分之一;北京出现售楼处退房情况;杭州、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也是成交量惨淡。但与此相反的是,尽管成交量下降,房价却始终在高位支撑,这似乎表明:房地产市场已经到达一个临界关口,各方都在博弈中密切关注走势——若得以突破,楼市可能继续高歌挺进;否则,即将到来的就是一个真正的寒冬。 (柯鹏)
城市多棱镜
⊙特约记者 一凡
记者 李和裕 实习生 朱宇琛
北京:离场者不在少数
链家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0月,北京房源挂牌数持续放量,相比9月上涨了15.6%。虽然房源放量,但同时又有不少离场者。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数据显示,9月住宅日均签约391套,同比减少104套;日均签约面积49669平方米,同比减少8668平方米。而“十一”黄金周,北京住宅新盘销售环比更是大幅下降,住宅日均销售仅273套,比9月最后一周大降56%。
尽管成交量萎缩,10月北京房源挂牌均价却仍然突破了11000元/平方米的关口,环比9月再度上涨4.5%。日前,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还对外发布消息,前三季度北京五环内住宅期房均价达到13754元/平方米,四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则逼近15000元/平方米。而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9月,北京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15.3%,位列全国前五位,涨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0%多。
上海:卖方市场起变化
尽管银行对第二套房贷的细则仍未具体出台,但对高房价的警惕已经让许多业内人士和购房者神经紧绷。无论是从成交量上还是市场氛围上,卖方市场的格局正在悄悄发生改变,观望情绪再度降临申城。10月上海楼市在成交方面并不尽如人意,截至10月18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为89.46万平方米,仅为9月同期成交量的74%。但成交价格依旧居高不下,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10月商品住宅11739元/平方米的成交均价比9月10383元/平方米上涨了13.06%。
而二手房市场方面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二手房频繁“返价”(业主毁约提价)的情况减少了,近期各房产中介业主挂牌量也普遍回升,相对9月挂牌量上升了5%-10%左右。尽管房源增加,但来自信义房产、美联物业、中原地产、汉宇地产等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上半月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普遍下跌15%至20%。有部分业主出于对未来政策面收紧的担忧,愿意小幅下调售价。
深圳:成交量创出新低
进入10月,在房贷新政的影响下,前15天深圳新房市场成交了5.9万平方米,仅相当于9月全月成交面积的19%,即使跟今年来成交量最低的8月相比,也只达到了8月全月的27%,10月成交创月度新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尽管成交萎缩,但深圳的房价表现依然较为坚挺。根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调查显示,深圳房价上涨20.5%,再次在全国排名居首,其中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上涨16.5%,二手房价格上涨22.0%,。而深圳国土房产局销售公示数据显示,10月的上半月,深圳新房均价14900元/平方米,其中关内均价为23200元/平方米,关外均价为12400元/平方米。对未来的房价趋势,一部分业主仍表示长期看好,毕竟市场内仍有相当大的需求;但也有不少业主由于“心中没底”,宁可“先放放再看”,选择“转售为租”作为过渡。
广州:房价突破新关口
10月以来广州楼市的淡静表现非常明显。海珠区某大型楼盘营销负责人承认,国庆后,看房人数和成交明显比以前减少,至少减了一成。10月广州10区一手住宅成交量则跌了三成,10月1日-29日广州10区一手住宅成交量仅47.4695万平方米,即使再加上最后2天约3.2万平方米的成交量,预计全月成交量只有50万平方米左右,比9月少了20万平方米。而在成交套数上,10月前29日成交只有3809套,也远比9月的5247套少。
虽然10月成交量大跌,但广州楼价还是急速上升,突破了12000元/平方米的新关口。10月广州10区一手住宅成交均价已达到12384元/平方米,而9月为11228万/平方米。去年,广州房价上升1000元/平方米用了半年的时间,可现在单月就急涨1200元/平方米。业内人士表示,房价涨得太急,加上房贷新政出台,导致楼市观望情绪浓厚,这是楼市成交量大减的原因。
空涨因果论
自2006年政府执行严格的政策调控后,业界普遍认为,2007年的房价走势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的执行力。结果,2007年开春房价走上“小阳春”后,就再未出现颓势,不少主要城市的房价还一路高歌猛进,而目前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出现量减价升的空涨现象,对此,专家认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其一,需求增长快、住宅供应偏紧、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近日就表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住房需求增长很快。住宅供应则相对偏紧,还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同时,土地开发建设成本提高,建筑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机械使用费等上涨都形成了对房价的推动。
其二,地方财税收入的制约和中国经济持续过热。有专家表示,在中央严控地根而地方税收不减的情形下,地方政府的财税压力需要通过卖地来缓解。而地价上涨直接导致建工成本增加,因此不断加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导致房价一路飙升。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过热也增强了购房者对楼市上行的预期。
第三,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问题上,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房地产热并非单一的房地产原因,长期的货币流动性过剩、低利率、进出口顺差、银行存贷差、银行上市、人民币升值等宏观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房地产投资热。
虽然房价持续升温,但是从上月开始,因受到房贷新政等利空消息的影响,观望气氛弥漫,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成交量大幅下挫的局面。然而,成交量下滑的同时,平均成交价格却再创新高。业内人士分析,房价持续上涨,主要是在之前一年的购买力积累下,开发商看到房源供应下降的“利好”,借机炒作哄热市场。随后,股市赚钱后转入楼市的购买力的再支撑,也使得房价一路上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