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小汤山精细农业示范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实验室副教授刘刚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通过显示在屏幕中地图上的信息,他了解到: 13号区域需要施肥,9号区域需要浇水,4号区域玉米的收成是××公斤……轻点鼠标,这些信息就能够获取到,偌大的农场,只需几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这便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的精细农业的魅力所在。
因为有了地理信息,再加上土壤、生物信息,精细农业就可以根据地块的综合信息来进行播种、喷药、灌溉等一系列农业操作,实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刘刚介绍,精细农业对于位置信息的要求非常高,工作人员工作时,例如,喷洒农药都是要携带GPS进行定位之后再操作。有了位置信息,带有GPS的灌溉机则能够自动按照系统预定的线路进行灌溉,特别是收割机,可以即时统计出每一秒的收割信息。这些信息也会显示在GIS系统当中,清晰地表现出每一个地块的产量信息。
GIS的应用何止于此?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GIS正走出测绘、绘图、资源和环境管理等传统领域,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渐渐开始与普通大众亲密接触:在路线复杂的市区里,如果有人突发心脏病,基于GIS平台的120医疗急救指挥系统,可以指挥司机绕过堵车路段,争分夺秒地把病人送到最近的医院。GIS技术定位的呼救点,能够自动标注发病地点及会面地点,并按照离发病点由近到远的原则推荐5个就诊医院。在指挥中心,可直接对120急救医院进行调度并对其车辆及出车情况进行管理与监控,还可及时打印出车单和出车地图。
除了汽车,卫星导航系统还可以在数码产品中大显身手:如在数码产品中加入卫星导航技术后,就可以做到随身的定位和查找,无论是攀山越岭、滑雪,还是打猎野营,只要有一部导航仪随身携带,就可以及时点出你所在的位置,并显示出附近山势、地形、街道索引的道路蓝图。
GIS不仅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电子政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各级政府部门的综合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工作80%以上与地理信息有关。
据介绍,GIS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源、获取手段、传输环节、后台计算机系统、软件、输出应用等几个方面。有人把它形象地称为“科学家手中的显微镜、百姓出行的指南针”。
20 多年来,我国在GIS研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世界GIS科研强国之一。一批致力于自主创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在软件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市场和应用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中科院旗下的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立足技术创新,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SuperMapGIS。目前,SuperMap已成功进入日本、韩国等地,开创了中国GIS软件国际化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