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 》行业动态

李志刚: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
- | 2010-01-27 | 来源:国家测绘局 | 发表评论 | 查看评论
 
  2010年全国测绘局长会议于1月24-25号在北京中国测绘大厦成功召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志刚就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主节点建设问题做了相关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建设是国家测绘局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平台建设对于促进测绘成果广泛应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作为平台设计的牵头单位及平台主节点建设与运行维护的负责单位,将平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务求实效,全力以赴推进平台建设。

  一、平台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基础测绘条例》,持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化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国家测绘局做出了建设平台的重要决策,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平台是针对政府、专业部门和企业对地理信息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服务的需求,依托测绘部门现有地理信息生产、更新与服务架构,以及国家投入运行的涉密与非涉密广域网物理链路,联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全国不同地区宏观、中观到微观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与7×24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分建共享、联动更新、协同服务的高效运维机制,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现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成应用。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消除因分级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

  二是改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地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从数据变为“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将解决用户使用地理信息资源过程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难题。

  三是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通过建设公众版平台,向普通公众提供权威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增值开发环境,消除因数据涉密造成的地理信息应用瓶颈,将极大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四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分建共享机制,将推动测绘部门、专业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

  二、平台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平台总体上由1个主节点、31个分节点和333个信息基地组成。其中,主节点依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和运行,分节点依托省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信息基地依托地市级地理信息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行。

  平台各级节点之间、各级节点与相应的政府机构和专业部门之间,通过电子政务内、外网实现纵横互联。纵向上联通分布在主节点、分节点、信息基地的全国地理信息资源,实现联动更新与协同服务;横向上联通各级政府机构、专业部门,实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和资源共享。

  主节点承建单位:负责国家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1:5万~1:100万)建设与维护更新;主节点服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服务与用户管理系统建设;主节点软硬件环境及安全保密系统建设;主节点网络接入系统建设(联通各分节点、相关国家部委及专业部门)。

  分节点承建单位:负责本省公共地理框架数据(1:1万)建设与维护更新;分节点服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分节点软硬件环境及安全保密系统建设;分节点网络接入系统建设(联通主节点和本省各信息基地、本省相关部门)。

  信息基地承建单位:负责本市公共地理框架数据(1:2000及以大)建设与维护更新;信息基地服务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信息基地软硬件环境及安全保密系统建设;信息基地网络接入系统建设(联通本省分节点、本市相关部门)。其中,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服务系统及门户网站、软硬件环境等,均可利用“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三、平台建设的总体进展情况

  一是完成了建设规划与技术设计。编写并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完成了《电子地图数据规范》、《地名地址数据规范》、《地理实体数据规范》试行稿编制与试验;开展了服务规范、应用规范的编写工作。

  二是搭建了主节点原型系统。完成了全球1:100万数据、全国1:400万、1:25万、1:5万(政务版)电子地图数据生产和主要要素实体化整合处理工作,初步建成主节点政务版地理框架数据库;完成了平台主节点在线服务系统、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原型开发;与黑龙江分节点进行了联网试验。同时,启动了分节点建设试点工作,确定了试点内容。

  三是开展了公众版数据设计与实验。开展了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与要素保密界定方案编写与试验,根据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和即将出台的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等,开展主节点公众版数据资源设计与试验。

  四是开展了相关专项的申报工作。完成了《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写并上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委方面已原则同意将平台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将平台建设相关内容列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之一。

  五是与平台用户单位进行了沟通。组织召开了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座谈会,来自18个部门的与会人员对平台的建设思路予以充分肯定,纷纷表示希望早日使用平台;与中办信息中心、公安部就平台应用进行了专题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应用示范推进思路。

  四、平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尚难以互联互通。目前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涉密网)尚未完全建成,纵向上国家、省、市测绘部门难以联通,横向上测绘部门与相关政府机构、专业部门相互隔离。电子政务内网(涉密网)的开通时日,已成为制约政务版平台尽早提供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的主要障碍之一。

  二是数据资源尚不够丰富。用户对大比例尺、高分辨率数据资源的需求较为迫切,对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等热点地区地理信息的需求程度日益提高。现有数据资源(特别是省、市级)千差万别,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进行处理与整合;现有馆藏资源(特别是国外部分)十分有限,远远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数据资源处理整合以及信息资源相对匮乏问题,将制约平台提供高质量服务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五、2010年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紧推进平台主节点政务版建设。尽快开通主节点政务版,并完成技术规范编制与服务系统功能扩充;年内完成地理实体数据扩充、管理系统开发。

  二是加速推进省、市节点建设与互联。尽快完成试点省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生产与在线服务,力争年内实现多个市级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在线服务。按照条件成熟一个、联通一个的原则,采取多种联通方式(网络联通方式、服务托管方式、数据托管方式、节点镜像方式等)实现互联互通。

  三是尽快启动公众版平台的建设。尽快推出主节点公众版;根据即将出台的地理信息要素细化分层与要素保密界定方案、遥感影像公开使用管理规定等政策,逐步丰富主节点公众版平台数据资源,推进平台省、市节点公众版建设与协同服务。

  四是加快推进平台应用示范及服务。以共建共享协议签订单位为突破口,围绕中办、国务院应急办、公安部、教育部等单位业务需求,开展平台应用示范,尽快发挥平台作用。

  六、加快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为加快平台建设、落实“创新思维、超常运作、整合资源、加快建设”的指示精神,现从对平台的认识方面、信息资源整合方面、以及平台长效运维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

  (一)进一步提高对平台的认识

  一是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把平台建设放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和推进。平台建设是测绘公共服务的重要抓手,将是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高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故平台建设并非阶段性项目,是测绘部门的长期性工作。

  二是平台并不等同于现有的GIS系统。普通GIS系统只能管理有限数据资源,与GIS软件紧密绑定;而平台能够联通全国海量数据资源,实现开放的服务聚合与互操作。

  三是平台数据不仅限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为形式相对固定的4D产品;而平台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是面向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化整合和在线浏览标注等网络化服务需求整合而成的,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等。

  四是要正确区分涉密版与公众版平台的界限。涉密版只能运行于涉密网环境(电子政务内网);公众版可运行于非涉密网环境(电子政务外网、因特网)。此外,电子政务内、外网的联通虽需假以时日等待,但不能坐等,否则将错失良机。

  (二)不断更新完善平台信息资源

  平台生命在于数据的不断更新,平台建设非一己之力所能成。要通过技术进步、社会力量不断加强平台信息资源的更新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一是加快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更新频率。要尽快开展数据生产与联动更新的一体化技术方法研究并形成实用化软件工具,及时更新平台的电子地图数据、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等。

  二是充分共享整合社会地理信息资源。要通过共建共享机制收集相关专业部门的地理信息资源;同时要充分聚合相关企业及社会团体的资源,如高分辨率影像、立面街景、三维城市模型、导航电子地图等,实现协同服务。

  三是不断收集其它相关地理信息资源。要通过相关专项收集重要地理信息资源,尤其是收集涉及我边界稳定、安全与发展的周边国家以及目前国际上政治、军事、经济热点国家的地图资料及地理信息资源。

  (三)推进平台产业化长效运行服务

  平台持续、高效地运行维护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需要不断集成高新技术成果完善平台、不断整合最新信息资源丰富平台、不断开发基础应用功能拓展平台;需要基于平台寻求面向社会的增值服务亮点,基于平台开发面向用户业务需求的专用系统等。为此,平台的长效运维应基于国家政策、引入产业化运营模式和机制。

  建议在国家局的领导下,联合各级测绘部门与企业,研究分建共享、联动更新、协同服务的政策机制与实施办法;与拥有信息资源的企业、具有运营服务能力的企业开展合作试验,探索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逐步建立有效的管理与运维机制,推进平台产业化长效运行维护,保证平台提供7×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不断推进地理信息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资讯:
全国测绘局长座谈会日前在呼市召开
全国测绘局长会议分组讨论发言摘要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贯彻落实全国测绘局长会议精神
我国将正式启动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
湖北省第二测绘院认真部署学习贯彻全国测绘局长会议精神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