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测绘局印发了《关于为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好测绘保障服务的若干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决策部署。
据国家测绘局新闻发言人、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介绍,国家测绘局出台了八项具体措施,及时优化调整测绘生产力布局,以强化测绘公共服务,繁荣地理信息产业,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辐射带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发展进步。
国家测绘局将充分发挥测绘部门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把项目更多地调到现实需求上来,把建设更好地放到公共服务上来,把产品更快地转到有利于民生上来,把资金更有效地用到扩大内需上来,把工作重心切实做到促进发展上来,举全国测绘之力,加快构建数字中国,丰富地理信息,搭建共享平台,保障社会需求,强化测绘公共服务,繁荣地理信息产业,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的测绘保障服务,提高测绘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当前,国家测绘局一方面要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上马的各项重大工程提供测绘保障,发挥好测绘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测绘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测绘事业科学发展。具体采取八大举措:
一是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到位的测绘保障服务。具体是针对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大措施,积极主动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新上马的各类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测绘保障,服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
二是加快国家和地方各类重大测绘工程的建设进程,尽早发挥项目效益。通过整合国家、省、市、县各级基础测绘力量,采取测绘新技术新装备等方式,加快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绘、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三号卫星、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海岛(礁)测绘等国家重大测绘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程。通过加快国家层面重大测绘工程的实施,带动地方相应重大测绘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促进海洋经济建设和开发,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等。
三是优先实施一批具有较大带动性、放大性的测绘项目。主要内容是每年推广80~100个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加快实施“百镇千村测图”、“一村一图”等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程。通过国家对这些项目的少量投入或技术指导,带动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地市级政府对测绘的直接投入,推动测绘事业发展,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服务新农建规划建设。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直接带动各方面约100亿元对测绘的投入。
四是积极论证争取新上一批重大测绘项目,进一步夯实测绘事业基础。紧密结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具体举措,针对测绘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测绘能力建设,加快组织一批新上国家和地方重大测绘工程的论证立项工作。
五是强化测绘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合作,积极推进一批测绘公共服务项目。重点要建设国家、省、市三级互联,资源共享的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国家综合减灾、应急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等提供在线网络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使地理信息服务无缝嵌入到各部门、各行业现有的应用系统,解决传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技术复杂、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更新困难等问题。
六是改革探索多元化测绘投入模式,适当引入社会资金投入测绘急需项目,缓解测绘财政投入压力。通过组织试点,加强探索研究,加快市县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其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提高航空摄影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获取能力。
七是尽快上马一批涉及民生的测绘项目,做好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测绘保障。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对测绘工作的要求,在灾区应急测绘基准体系初步建成的基础上,继续加快制作灾区影像地图和地形图,进一步完善灾区地理信息系统,继续做好灾情监测、重要设施形变监测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确保灾后重建、测绘先行。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互联网地图服务知名品牌,繁荣地图市场,加强对房产测绘质量、重大建设工程测绘质量等的监督检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维护百姓权益和利益。
八是大力支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实施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一方面本着稳定行业、扩大就业的原则,在确保国家安全和测绘质量的前提下,对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测绘活动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扩大产业规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卫星导航电子地图、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推动汽车、通讯、物流、出行服务、网络服务等产业发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地理信息产业2010年力争到达到1000亿元规模。
为了使八项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成效,国家测绘局还就提高测绘行政审批和测绘项目审批效率,严格测绘资金和项目管理,做好测绘成果安全和保密管理等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