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各个角落安装“千里眼,对占道经营、脏乱差等现象进行全面监控,各种影响市容市貌的违规现象将无处“藏身”,均被“一网打尽”。 同时,违法犯罪行为相信也难逃数字城管的“法眼”。
昨日上午9时,昆明市城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昆明市数字城管系统正式运行。这将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将对昆明市市容市貌实施全方位、高效能的有力监管,从而将带给昆明市城市管理一场全新的革命。
硬件打造 共投入七千余万元
昆明数字城管工作于2005年9月27日开始向全市推广,至昨日,该系统正式运行。据昆明市城市管理局邓卫东副局长介绍,数字化城管通过把管理范围划分成若干工作责任“单元网格”,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处理流程,形成高度闭合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督、全过程管理。
在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监督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有21个24小时监控器,和一台可以同时观测21个监控画面的大屏幕显示仪,它们对昆明市二环以内和城市管理有关的主干支道路、街、社区和相应的监控点位进行24小时全面监控,形成近乎完备的“单元网格”,做到管理系统横向到边,涵盖全市的每寸土地和每项设施;纵向到底,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和具体人。按照城市管理精细化、标准化、动态化的要求,实行全方位覆盖、零遗漏管控、网格化定责。
据悉,此数字管理平台的建成开通,昆明市财政和各区财政3年来共投入了7000多万元。此后,各区还将继续增加视频探头、城市管理专用移动设施“城管通”等设备,有力促成昆明市数字城管建设。
昆明市城管局李云忠调研员告诉记者:“以前从发现问题到负责部门派人去现场办理,每个环节都需要再派人去现场实地调查,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只需要通过监督员、监督指挥中心、责任单位三个环节就能完成,明显比以前方便快捷了。”
平台作用 城市部件明确“落户”
记者了解到,在网络管理平台建立之前,昆明市城管局专门成立了专项负责部门,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数字化城市监管工程建设先期进行大量细致准确的普查工作,为整个系统进入平台运行打下基础。
城管数字中心对包括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以及其他有关设施进行编号并明确责任单位。此项工作涉及昆明市近150平方公里面积的1市7区(包括安宁、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及3个开发区),共有城市部件7大类139小类,城市事件6大类65小类。
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完成二环以内120平方公里的地理信息和城市部件普查,并开通全国城管统一服务热线:12319。至此,只要是在昆明四城区主次干道、甚至主要小区内,每一件公共设施都已经编号,并纳入到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中。正如邓卫东副局长所说:“以前的城市部件都是没有身份证的,现在它们都有了身份证号码……”
小试牛刀 流动商贩满脸茫然
在数字城管平台中心的大显示屏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各主要干道的即时画面。据值班人员介绍,前日上午,几个流动商贩骑着自行车出现在北市区某地,就在他们停下车准备在此售卖商品时,昆明市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突然来到他们面前,礼貌地请他们离开,并说一个上午的时间已经多次发现他们在违规摆卖。几个商贩互相对视,眼神中全是茫然:自己一上午换了几个地方,城管如何得知?
他们哪里知道,这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系统的“威力”。
据悉,至昨日,除经济开发区正在架设的100多个摄像探头外,全市城管摄像探头共有60余个,覆盖了昆明市主城区的主要干道。
另外记者获悉,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监督系统的视频数据,目前已与市公安交警系统实现联网。
■监督范围
“数字城管”知多少
指挥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数字化城市监督的主要内容:市容市貌立面乱贴乱挂、马路涂鸦、不规范牌匾、马路家具,市政设施、路面、便道,园林绿地、公园、行道树,交管设施、标志线、路灯照明设施、环境卫生、道路及各类设施扫保,综合执法道路乱摆乱卖的治理等。
■功能描述
由于城管监督员的“城管通”中输入了昆明市的网格化地图,且具备图片采集、点对点呼叫、短信群呼等特殊功能,可以与指挥中心直接联网,监督员一旦在现场巡逻中发现问题,即可进行精确定位,并把问题地址、详细描述、照片等信息直接发送给控制中心。
中心输入设备编号或者地点可以迅速在监控设备上显示所属地区和单位,及时确定责任归属,最后将情况告知责任单位,在解决时限内将问题处理完毕,形成管理快速处置回路。经记者验证,从城管监督员发现问题,到问题上报,直至任务派遣到相关责任部门,这个过程只要3分钟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