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ESRI中国本土化团队的辛勤努力,ArcGIS在专业制图技术及制图生产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能够满足中国普通地图和各类高品质专题图大规模生产的需要。
这些进展包括:1)完全支持中国国家标准数据模型;2)全面支持中国国家标准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规范,包括对地图符号系统、图廓整饰和国家分幅标准的支持;3)数据库和制图库两库一体的数据组织;4)全面支持增量更新,极大地提升了地图更新的效率;5)完整的地图生产流程,实现地图生产从数据到出版社的各环节的所有功能;6)企业级制图生产体系构建,支持超大作业量的并行处理;7)完全的数据库驱动制图技术应用;8)智能地图元素的应用;9)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制图编辑工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测绘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已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变和跨越,数据获取和数据生产逐渐具备了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能力。然而,在市场对纸图产品拥有旺盛需求的社会背景下,目前的制图仍然是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使得制图产业的主要矛盾集中在有限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旺盛的需求。ESRI公司此次在专业制图技术及制图生产管理体系方面获得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
以基本比例尺制图技术为例,最早是手工编绘制图,生产效率极低,生产一幅图大概需要1.5个作业人员花费一年的精力才能完成。后来逐渐进入计算机辅助制图时代,引入GIS(数据管理维护)、AutoCAD、Microstation(制图)等手段,实现了制图的半自动化。这时生产效率已经大大提升,在遇到紧急任务需满足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两天出一幅图,这中间不包含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时间。但是,这个阶段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制图数据库还是相互分离的,地图更新效率很难保障。
如今,ESRI公司的制图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库驱动制图。在ArcGIS平台上,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制图数据库实现了图数两库一体化管理。这样,基础地理数据一更新,相应的地图也会随着自动更新,不像以前需要人工进行修正。两库一体还规避了以前制图数据只能用来进行制图的弊端,用户可以在这个数据库上搭建各种业务应用。
ESRI公司这套企业级专业制图系统体系的另一大亮点是实现了地图数据的增量更新。所谓“增量更新”,是相对“完整处理”来说的。若要向多维数据集添加新数据,而现有数据没有更改则可进行增量更新。增量更新不影响已经处理过的现有数据,它所需要的处理时间往往比“完整处理”要少得多。这十分契合当下“按需测绘”的要求。以前,如果需要更新地图数据,通常需要将重新测绘的数据完全替换掉以前的数据。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更新效率太低,有时更新一幅地图需要花费五到六年时间,显然很难满足大量涌现的测绘需求。而“增量更新”就像打补丁一样,用户需要哪个区域的最新数据,我们就只获取这部分数据,并将其变化的部分更新到地图上。
该企业级专业制图系统体系还可实现超企业级规模的数据生产,成千上万的人可以同时参与数据生产。有了一项测绘任务,任务分配中心可以将全国的数据切块后分发给各作业人员。作业人员领到任务后就将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数据进行编绘,然后汇交至任务分配中心,这些汇交的数据均是在同一个系统里面。
目前,这套企业级专业制图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NGCC)1:5万基础地形图的生产与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