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专访

张炳熹----中国科学院院士

内容
  矿床地质学家。原籍河南新旗,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地质系。1948年和1952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1984年、1992年连续两届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具有渊博的地质基础理论知识,对矿床学有精深的造诣,并熟悉国内外地质矿产资源情况。对我国金属矿产,特别是稀有金属、特种非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教育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长期负责地质矿产部若干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业务指导和顾问工作,并向部及时提出有效的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议。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后,曾任海底委员会中国代表团顾问和第三届海洋法会议代表团代表,帮助代表团了解有关的海底矿产及地质问题。1987~1992年被国际海底管理局筹委会任命为技术专家小组成员,曾多次参加审查作为国际海底先驱投资者的矿区申请。此外,1980~1982年曾受命去泰国曼谷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自然资源司任司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19年6月12日生于北京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西南联大)。195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成为美国东部大学 Sigma Xi学社成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系主任,北京地质局总工程师,地质部第二地矿司、地矿司总工程师,地质矿产部科技司总工程师,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自然资源司司长,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地质矿产部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现任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80年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副主席。早年张炳熹曾研究美国佛蒙特州布里治沃特-伍德斯考克区地质构造及变质作用。50年代他主持并参加了“闽、浙、湘、赣四省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内生矿床形成关系的研究,阐明了太平洋成矿带外带的中国部分也富含铜、铁等特征。60年代他对中国稀土、铍、铌、钽等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硼、压电水晶、原生金刚石)的勘查及预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70年代他参加并指导了罗河铁矿的勘探工作,指出了中国铁矿的勘查工作方向。80年代以来,他又承担了一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主要著作有《矿石储量的估定》(1951)、《美国佛蒙特州伍德斯考克幅地质图》(合著,英文版,1965)、《矿床学研究的若干问题》(1980)、《关于长江中下游与中生代晚期火山岩有关的铁矿的若干问题》(1982)、《二 ○○○年的中国地质》(主编,1986)和《当代地质科学动向》(主编,1987)等。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