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专访

信息化测绘:一个新的战略方向——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杨凯

内容
信息化测绘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记者:请问什么是信息化测绘?
    杨凯:简单地说,信息化测绘就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这是我国测绘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转化和跨越之后进入的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代表着我国测绘在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化建设总的战略方向。目前虽然尚未对信息化测绘形成一个正式的定义,但要紧的是对这个提法的内涵和特征以及它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形成广泛共识。
    信息化测绘的几个特征
    记者:信息化测绘的内涵是什么?它与数字化测绘相比有何特征?
    杨凯:我认为信息化测绘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就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而信息化测绘体系就是我国测绘在信息化社会中实现这种信息服务的能力建设目标。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相比,它应具有以下几点标志性跨越特征:
    一是从“生产”到“服务”,即体系的功能取向是从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转为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主。过去测绘体系中“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数据应用服务”三个基本环节的“橄榄形”资源配置要得到调整,两头环节要根据信息服务的需要得到加强,中间环节要从基础测绘生产的定式中拓展出来,更多地面向多样化、灵性化信息产品的开发和深加工。
    二是从“静态”到“动态”,即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建设将从以静态生产为主,转为以动态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为主。信息化测绘要通过研发和综合采用航空、航天、地面和水上等一切可使用的快速观测新技术和组织运作方式,实现数据获取实时化;还应将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和实时更新列为基础测绘的基本任务。
    三是从“局域”到“广域”,即作为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网络支撑运行环境,对于数字化测绘生产可以局域网为主;但对于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必须依靠广域专网或国际互联网,要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彻底的网络化。
    四是从“专用”到“公用”,即体系的基础设施,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等的使用,应从原来的以供专业使用为主,升级改造为以满足社会公共使用为主,实现测绘基础设施公用化。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是信息化测绘的重要基础设施,应将其建设成为社会公共服务的平台。
    五是从“封闭”到“开放”,即体系的运行主体应从测绘系统内部扩展到其他应用部门,从公益性测绘保障体系内部扩展到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形成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用户大众协同运作的开放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六是着实推进信息共享,要切实从政策法规上为充分的信息共享创造有利条件,妥善解决信息共享中的安全问题和产权问题,建立信息共享相关的法规、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
    归纳以上信息化测绘的特征,可表述为:“功能取向服务化、数据获取实时化、信息交互网络化、基础设施公用化、信息服务社会化、信息共享法制化”,另外还应重申上一条“技术体系(仍然是)数字化”。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技术体系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是什么关系?
    杨凯:信息化测绘不是甩开数字化测绘,它是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向信息服务升级和跨越。从技术层面看,信息化测绘与数字化测绘并无本质区别,信息化测绘的技术基础仍然是数字化测绘,或者说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的本质特征仍然是数字化,不过在新阶段将按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
    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发展的必然
    记者:我们为什么提出要向信息化测绘迈进?
    杨凯:应当说,这是发展规律的必然和时代特征的要求。通过形势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当今社会已是信息化社会,在世界高新技术飞快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变化的推动下,一段时期以来,国际上测绘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以地图生产为主转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重大变革。我国测绘也不例外,虽然经过一二十年的努力已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整体转化,但主要还是在生产技术层面上实现了这个转化,还不能说在信息服务功能及其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上也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化。因此,我国测绘当前也仍然面临着从以测绘产品生产(虽然已是数字化生产)为主,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的战略转变,而实现这个战略转变的必由之路,就是要走信息化测绘的道路,就是要建成信息化测绘体系。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国内外测绘界已出现一系列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变革性新动向。例如,现代地理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促成了测绘从市场领域进入地理信息服务阵地的重大变革;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我国也称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出和发展,其初衷就是为了加速地理信息交换标准化,加快地球空间数据整合,建立大范围的空间信息交换网络,其实质就是要通过一种“基础设施”,使全社会能对地球空间数据(地理信息)实行充分的利用和共享;“数字地球”的提出,引发了我国建设“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数字省区”“数字城市”等发展战略,这又为测绘提供了满足当前我国信息化进程中对地理空间信息服务需求的极好阵地。然而这些变革和发展仅以数字化测绘为龙头来引导,已经不足以反映其基本特征和代表其发展方向了,很自然地需要有一个新的龙头将现代测绘引导到一个新的战略方向,这就是信息化测绘。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设计和实施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大专项)分项建设目标和任务时已经考虑到SDI的理念,因此,“大专项”不仅是我国整体上实现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历史性跨越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由数字化测绘向信息化测绘升级跨越的衔接性工程。此外,在“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测绘事业发展规划纲要都作为发展目标提出的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已经属于信息化测绘的基础设施了,因此该项工程也可看作我国信息化测绘建设的开端工程。
    我国测绘发展带有阶段性
    记者:从传统测绘到数字化测绘,现在又提出信息化测绘,我国的测绘发展是不是带有明显的阶段性?
    杨凯:是的,我赞同这样的看法,我国测绘发展是带有阶段性的。可以认为,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以改革开放为界,我国测绘的发展可分成两大阶段。改革开放前,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创立和发展了完整的传统测绘体系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是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和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下,我国传统测绘体系沿着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道路向现代测绘体系过渡和转化阶段。其中,从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到本世纪初(2003年“大专项”验收),是我国传统测绘体系向数字化测绘体系转化和过渡的阶段;从此往后,我国开始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进入了发展信息化测绘的新阶段。
    记者:从传统测绘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转变,时间跨越了三个五年。从数字化测绘转向信息化测绘,您预计需要多长时间?
    杨凯:发展信息化测绘是一个中长期目标,其基本任务是沿着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向以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主转变的方向,逐步建成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对于该体系的构成,可依据其跨越特征和测绘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它的基本组成体系和分系统,并通过可实施的项目或工程来建设。我不认为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可在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大功告成,但建立雏形是有可能的。我主张还是要认准方向、明确目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边建边用、注重质效、积极稳妥地建设,其中必然要组织安排科学技术和体制机制两个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期望到2020年,能够完全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全面提升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测绘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我国测绘事业的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