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业界专访

矢志创新永向前 ———记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内容
“把地球搬回家”,是他对“测绘”这个概念的简洁描述,也是他对测绘这项事业的毕生追求。40多年来,他引领我国测绘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他就是我国自己培养的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  
    艰苦跋涉于创新路上
    艰苦怕什么?危险又算什么?“在遇到困难时,我感觉成功的希望就在很远的地方向我招手。成功的欣喜是不可比拟的!”刘先林说。
    40多年前,刘先林接过武汉测绘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也接到了这样一句祝福:“祝贺你,幸福的使者!”年轻的他听后很是纳闷。后来一琢磨没错儿:测绘总是发生在建设之先,什么地方发现矿藏了,什么时候要搬迁新居、修建公路桥梁了,搞测绘的人就拿着杆子、标尺赶到了,见到他们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善,难怪会被老百姓认为是“幸福的使者”。
    刘先林入行时,测绘是一个有生命危险的行当,老测绘工作者们野外作业,能推着架子车从新疆一直测到海南岛。当年与刘先林一起进校的30多个同学,几乎都是被调配入这个专业的,出校门时只剩下了4个。刘先林说自己也是“误入此行”,填报高考志愿时,他见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有“航空”二字,想来挺有意思便报了。没想到,大学几年没能飞上天,却体验了用脚“测量”大地的艰苦。“测绘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基本上是10年建一个新品博物馆。我们搞测绘科研的,只有意志最坚强的人才能走到最后。”刘先林说。为这句话做注脚的,是他40余年跋涉于创新之路取得的硕果:
    1963年,大学毕业不到一年的刘先林便崭露出非凡的创新才能,创立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成为我国航空测量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创立的方法;
    1968年,他编制出DJS—5空中三角测量航测内业加密程序,使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第一次被引进我国航测生产领域;
    1984年,他研制成功数控测图仪,填补了国家大型航空测量仪器的空白,次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年以后,他致力于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解析测图仪,填补了国内该类仪器的空白,JX—3解析测图仪荣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他牵头数字化测绘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研究,其成果在我国测绘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再次为他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进入新世纪,这些辉煌一时的测绘科技成果,有的已经陈列在博物馆,有的即将进入博物馆。但刘先林很欣慰,因为测绘技术每10年一次的飞跃,基本上都采用了自主创新的产品,这其中包含着自己的多少的心血!同时他也备感压力,因为创新的步伐仍然不容稍缓!
    就在不久前,年近七旬的刘先林迎来了又一项重大创新成果的问世:他于2002年承担的国家“十五”测绘科技攻关项目————数字航空摄影仪通过了产品鉴定,被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测绘科学院办公楼楼道里,记者看到一个像公园里小船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当时数字航空摄影仪试验用的飞机机身,插上翅膀就可以飞上天。谈起两年前的飞行试验,刘宗杰研究员仍然心有余悸。
    “2005年夏天,航摄仪的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测试摄影效果,刘院士带着课题组的年轻同志赶到山西稷山县农村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到达目的地,我们都傻眼了:只见一架简陋的敞篷小飞机停在粮食晾晒场上。这是当地农民喷洒农药用的蜜蜂三型飞机,200米长的乡间土路便是它的‘跑道’。我们心里都犯嘀咕:飞起来能安全吗?刘院士见状二话没说登上飞机。看着‘蜜蜂’盘旋一圈消失在远处,我们的心都悬了起来。20分钟、30分钟……直到第45分钟,才眼巴巴盼到飞机回来。刘院士下了飞机特别兴奋,‘相当安全,天上兜风感觉不错!’接下来的试验,大家打消了顾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艰苦怕什么?危险又算什么?“在遇到困难时,我感觉成功的希望就在很远的地方向我招手。成功的欣喜是不可比拟的!”刘先林说。
    矢志创新,使刘先林最终成为“幸福的使者”。
    “拿小钱,做大事。”
    “拿小钱,做大事。”对于昔日同窗,同为遥感专家的李德仁院士作此评价。而刘先林自己的说法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更需要填补空白后的开花结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40多年间,刘先林究竟发明了多少产品?创造了多少产值?遍问他的同事,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只有科技部遥感中心的李加洪研究员透露,“在我们做科技计划管理的人圈子里,刘先林的口碑非常好。不管是‘九五’、‘十五’还是863项目,他要钱不多,产出却远远高于计划。”
    刘先林在追求什么?1988年,就在大家为JX—1解析测图仪的研制成功欢呼雀跃时,他冷静地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填补空白,更需要填补空白后的开花结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40多年的科研生涯,他的每一次重大科技创新都直指一个明确目标:满足国家当前生产需要。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测绘总局引进了第一台DJS—5电子计算机,希望将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引入航测领域,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如何让这台计算机发挥作用却令人头痛。刘先林从北京赶到四川绵阳,苦苦摸索10个月编写出一套程序,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引入航测领域。这个程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0多年间共为国家生产了上千幅地图,直到1978年微机出现后才光荣“退役”。
    8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加速,经济发达地区迫切需要测制大量1:500比例尺的地形图,同时全国又开展了地籍测量,要求精度之高,是老式仪器无法达到的。刘先林结合国情,研制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JX—3解析测图仪,一时成为国家大量需求的航空测量主力仪器,满足了城市规划和地籍测量的需要。
    90年代后期,信息化社会、数字城市的建设,令测绘这个行当突然间变成了“香饽饽”。面对时代的全新要求,刘先林及时研制出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数字化测绘生产提供了完整的方案。这一成果使测绘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很快便在水电、铁道、地质、冶金、煤炭、农林、城建等行业广泛应用,为信息化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日刚通过验收的SWDC数字航摄仪更是直接体现了国家需求。长期以来,国内航空摄影测量采用的摄影仪以胶片为主,对天气条件要求苛刻,运输、保存成本相当高,使测绘行业发展面临一大瓶颈————数据采集。数字航摄仪在高程精度上的突破打破了这一瓶颈,使摄影测量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刘先林告诉记者,在目前正进行的西部测图中,它将大显身手。
    问起下一步的打算,这位老人眉飞色舞:“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研制出实时航空摄影测量仪,解决速度这个重要课题。过去我们航空测量,第一年航拍,第二年野外作业,第三年才能成图,3年后拿给用户时,由于建设速度太快,地表早已面目全非了。现在,半年、3个月就得重新拍摄一次,不然用户就不高兴了。行业发展虽快,还是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如果研制出实时的摄影测量系统,在飞机降落机场的24小时到48小时内就能够提供影像!”
    “花小钱,做大事”是刘先林的风格,有一组数据可作证明:1985年以前,我国测绘仪器90%以上都是进口的;而到2005年,90%以上都成为国产。刘先林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仅此便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
    受益的不仅仅是测绘行业。随着刘先林们一项项重大成果的普及,全国从事航空测量的单位,由当初国家测绘局的三个分局等寥寥数个,发展为现在的200多个,这些精密测绘仪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估量。
    “向厨师学习!”
    科研人员在创新方面应该向音乐家、文学家学习,永远拿出新东西;在产品化方面向厨师学习,做出来的每顿饭都为人享用。
    中关村有一家叫四维远见的公司,与刘先林息息相关。18年来,它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出自中国测绘科学院,而其中的90%都凝聚着刘先林的心血。
    在普通人看来,四维公司多少有些“奇怪”。陕西测绘局数字化队队长翟群英是其铁杆客户,他说,“JX—4解析测图仪我们用了已经快10年,一直得到软件免费升级和免费维修服务,很多配件也是免费更换。”服务难道能不求回报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总经理左建章回答:“我们的做法与国际惯例确实不符。公司发展不快,但我们有自己的乐趣,就是看着自己的成果一件一件得到推广,被客户认可。这也是公司首席专家、董事长刘先林定下的方向。”
    同事们都知道刘先林这句经典比喻:“科研人员应该向三种人学习:在创新方面向音乐家、文学家学习,永远拿出新东西;在产品化方面向厨师学习,做出来的每顿饭都为人享用。”向厨师学习,搞好产业化,是他多年坚持的实践。在他看来,科研成果一通过鉴定就被束之高阁,就如同厨师做出饭来一辈子都没人吃过一样,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然而,刘先林自己也承认:比起先进测绘仪器的研制,产业化的过程更为艰辛。早些年,国内先进测绘仪器市场上是发达国家的产品一统天下,要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首先面对的,是用户对国产设备的信心不足。
    如何在用户心中取得信誉?刘先林找到了一个最有力的手段:服务。
    刘先林对用户的那份热忱,与他共事多年的高级工程师周祚域深深叹服。“60年代推广解析辐射测量仪,他就常常辗转于四川、黑龙江、陕西的用户单位,一蹲就是半年,毫无保留地教授,有时春节都与工程人员一起度过。1998年,解析测绘仪更新换代,广西测绘局买下了5套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使用中觉得不顺手,便说我们不用了,还用原来的JX—3吧!刘先林听说,忙带领项目组亲自赶去,一盯3个月,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直至客户满意。”
    “我们看中的就是售后服务。”黑龙江测绘局遥感学院的陈世培副院长告诉记者,“我们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与刘院士合作10年,每年都提出各式各样的要求,有的要求连自己都觉得过头,可刘院士不厌其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也不告诉我们坐哪趟车来,没法去接,不见领导,直奔机房。”
    经年累月,刘先林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全国各地的用户间。同事们问他,您是德高望重的院士,这种技术服务派个维修人员去就行了,其他公司都这样,您何必亲为呢?刘先林自有理解:“我自己服务,是‘讨好’用户的最好方式,是树立用户对国货信心的最好方法。”
    在市场的洗礼中,刘先林的产品也越来越成熟。左建章告诉记者,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推广已近10年,一开始用户的反馈意见数不清,而今虽然他们还在不断征询,用户意见却几乎没有了。
    “用户就是上帝”,刘先林从不喊这种口号,却以实际行动感动了用户,赢得了好口碑。周祚域说,JX—4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从1998年开始销售,到今年7月27日为止,在国内销售了1460台,占了国内市场的60%。三四年前就有人预测市场已经饱和,但实际上销售势头一直不衰。现在新推出了网络版的JX—4G,两周之内便卖出了15台。
    如今,刘先林的先进航测仪器,连同其优良的售后服务,已经出口到了国外,甚至在日本等发达国家打开了市场。“这在测绘行业是很少见的。”四维公司市场销售部的李靖告诉记者,刘先林的仪器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记者知道,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瘦削老人,早已将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钟爱一生的测绘科技事业!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Copyright © 2005-2020 地理空间项目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010-62211685(直拨)
Q群1:42720732(已满)  Q群2:60428364(已满)  Q群3:77256492(已满)  Q群4:71897230(已满)  Q群5:100810128
京ICP证 0704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