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安徽省国土资源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城市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安徽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程近日在合肥、黄山两地启动,小至门牌、地址,大至建筑物、河流的最新情况今后都将能在信息平台上实现动态查询。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数字城市”提供统一、权威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同时有效地解决定位基准、技术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大大提升信息综合利用的水平和能力。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测绘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高度重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建成“数字合肥”,用三年时间建成“数字黄山”。两地均采用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和地方政府三方合作共建、成果共享的模式,主要围绕基础地理数据库、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典型应用服务系统的建设展开。
据了解,安徽省还将全面开展地级以上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准备工作,到2011年,完成地理信息政务服务系统、地理信息公众查询系统、应急指挥信息查询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